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多旋翼无人机控制系统设计

来源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x27172436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室外卫星信号稳定的环境下,无人机通过使用GNSS定位系统可以执行物资配送、街头巡逻等自主飞行任务。但是在一些室内或者周围建筑较为复杂的环境下,无人机的飞行主要还是依靠专业的飞手进行操作。因此,设计出在多种环境中均能实现定点悬停以及自主飞行的无人机控制系统可以满足无人机发展的需求,这对提高无人机飞行的安全性以及应用领域的拓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实验室自主研发的飞控系统进行改进,设计一种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控制系统,使得无人机能够在卫星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中实现自主飞行功能。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基于SLAM的定位算法实现:使用基于2D激光雷达的Cartographer算法以及基于双目相机的ORB-SLAM算法分别完成室内环境下的位置估计,并在室内环境下验证各算法的位置估计精度。(2)多传感器融合系统设计:本文所设计的融合系统采用二级融合架构。在一级融合中,融合节点1使用自适应加权算法实现多环境下无人机的位置状态估计,并针对GNSS接收机失效及恢复进行处理;融合节点2采用卡尔曼滤波方案,对进行了延时处理的各个速度数据进行融合,从而获得无人机的速度信息。二级融合则是通过扩展卡尔曼滤波将一级融合中估算出的位置、速度结合惯导数据进行融合,从而估算出无人机的实时状态信息。(3)飞行控制器设计:针对电池电压变化及负载变化等不确定因素,本文采用基于参考模型的滑模控制算法设计速度控制器,通过参考模型的设计来决定控制器的性能,使用最优理论进行超平面设计,提高速度控制器的鲁棒性及目标追踪性能。在本文的最后,通过室内以及室外环境下的实际飞行实验,对本文所完成的基于多传感器融合的无人机控制系统进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所设计的系统在卫星信号强度变化较大的环境下能够稳定、准确地完成自主飞行任务,达到了预期设计的目标。
其他文献
我国位于东亚季风区,天气和气候灾害频繁发生,然而相较于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灾害天气延伸期预报的可预报性和预报方法的研究起步较晚,过去研究多关注季节内振荡对持续性降水和洪水的影响,对夏季高温热浪及热带气旋的季节内尺度变化机制及其相关的延伸期预报方法甚为匮乏。本文基于多套全球再分析资料、次季节预报数据,结合数值模式敏感性试验,利用多种气候诊断方法,对东亚夏季热浪和热带气旋的次季节变化机理进行深入探讨,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nesthetic effect of 2% lidocaine with Pneumatic injector spray in facial beauty therapy. Methods 24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the observation group(n =
期刊
受冷锋天气系统影响产生的多层层状云系,是三江源地区秋季的主要降水云系,也是人工增雨的主要作业对象。本文利用第一次三江源地区飞机观测试验期间的机载粒子测量系统(Particle Measuring Systems,简称PMS)资料,通过垂直微物理结构特征、各高度层云粒子相态的综合判定和粒子谱分布的分析,系统研究了该地区秋季一次多层层状云系的微物理特性,探讨了云粒子增长机制;通过飞机播撒AgI焰剂水平
在海气相互作用中,湍流热通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它反映了海洋和大气之间的热量和水汽的交换。然而,由于缺乏湍流热通量长期观测资料,北太平洋年代际尺度的海气关系的研究面临很大困难。本文根据国际综合海洋大气数据集-国际海洋气象档案(International Comprehensiv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International Maritime Meteorol
由热带扰动和弱冷空气引发的秋汛期特大暴雨是造成海南岛大范围洪涝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之一。2000年、2008年和2010年10月份海南岛东半部的三次重大洪涝灾害就是由该类暴雨引发的。为了系统研究此类暴雨形成、加强和维持的机制,增进对热带地区暴雨的认识,本文利用海南省高空、地面观测资料、卫星、多普勒雷达以及NCEP、ECMWF ERA5再分析资料,统计分析了热带扰动和弱冷空气引发的海南岛秋汛期特大暴雨的
由卫星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是天气学、气候学的重要科学资料,然而,目前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解算的精度尚存在较多问题,限制了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参数的实际应用,如何提高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已成为卫星气象学的一项待解难题。准确的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将会大大提高天气分析和数值预报的质量,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气象卫星立体像对云顶高度和云移动速度解算方法是一种全新的、高精度的云几何参数解算方法。目
地表发射率在卫星资料的数值模式同化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地表发射率也可以用于监测土壤水分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的变化。相对于其他波段的电磁波而言,微波对云层独特的穿透性使得微波资料在有云情况下也可以得到广泛应用。由于地表覆盖的多样性和陆地物理特性的复杂性,对陆面微波地表发射率的理解较洋面的微波发射率少。地表发射率的准确性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气温、水汽和地表温度等大气、地表参数反演的误差。目前,正需要发展
本文利用中尺度WRF模式对2005年台风“麦莎”(Matsa)进行了精细的数值模拟。通过与实况资料的对比验证,此次模拟结果很好的再现了台风“麦莎”从登陆前最大强度时刻到登陆后一直北上进入山东半岛的过程。根据台风登陆前后下垫面的不同,分别推导出两组大气运动方程组,利用模式输出资料,研究台风登陆前的正压波动结构的特征及登陆后摩擦对正压波动特征的影响。台风登陆前,对推导出的柱坐标系下(不考虑地形和摩擦)
本文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中国160站资料、CMAP和ERSST资料,通过理论分析和统计动力诊断方法,围绕“副热带西风急流异常的气候效应及成因”这一主题,以两种副热带西风急流指数的定义和计算为切入点,分析了它们的气候及异常特征,发现它们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与北半球区域气候异常关系密切。在此基础上,重点讨论了副热带西风急流与角动量输送、热带SST、平均经圈环流之间的联系,揭示了急
热带大气低频振荡是热带地区一个十分重要的大气信号,其活动及异常对热带地区乃至全球的天气和气候异常都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1980~2009年NCEP/NCAR逐日再分析资料和由美国国家海洋及大气管理局(NOAA)提供的OLR资料以及1981~2009年第二代最优插值的全球海表温度(SST)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时-空谱分析、Wheeler-Kiladis时--空交叉谱分析、时滞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