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各级政府而言,公共品的供给不仅是为保障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也是其职责所在。基于公共利益或公共视角,公共品绩效评价是构建责任政府,落实“财政问责”的前提条件。绩效评价也正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评价模式和评价方法也不断发展,公众参与评价也成为共识。本文以政府供给的公共品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公共经济学、公共管理学和新制度经济学理论以寻找绩效评价的逻辑基础与拓展方向,并以公共品政府供给的整个过程为着眼点,对同体评价和异体评价模式进行诠释,并对合作评价模型进行优化。笔者认为评价的具体程序,可以根据评价的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科学的绩效评价要建立在完善的逻辑框架上,以便在现实的基础上指导好实践。本文在研究方法上综合采用规范与实证分析、案例分析方法,并设计和亲自参与了大量的文献调查和实地调研,并与相关学者专家进行了学术交流和座谈,以期在感性和理性认知上有所提升。本文的写作过程就是对各种研究方法综合运用的过程。通过本文研究发现公共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价要根据所拥有的资源和所处的环境有针对性的选择合适的评价模式和方法。同时有针对性提出了以下政策建议:(1)树立正确的评价导向。就是要强化“顾客需求导向”,强调公众或纳税人的利益导向,应尽可能地让公众参与到公共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价活动中来,同时向公众公开工作成果,接受公众评价的广泛监督。同时,要转变评价维度,深化结果导向。要实现绩效评价重心、理念及评价方式的转变。要让民众来评判供给结果的优劣。(2)优化指标体系。要设立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评价制度是转变观念重要的指挥棒。指挥棒对了,生态文明的整体推进就有了动力。因此,要设立具有共性的生态文明建设考核指标。同时,将幸福指数纳入评价指标。通过幸福指数评价,能更好地了解公民对政府供给的公共品的需求结构与需求特征,发现政府供给公共品与公众需求之间的差距,从而为提高供给水平和质量提供依据,指明方向,进而设计和提供公民满意的公共品供给机制,以改善公共品质量,从而达到提升绩效的目的。(3)整合好三种评价模式。同体评价模式适用于一些常态化公共品供给评价和评价数据较为敏感的公共品。异体评价适用于对于地方政府整体公共品供给的评价,民众对某类公共品供给存有疑虑和在主观性较强在评价中易形成自我保护与消极防御的领域。合作评价适用于对评价技术和程序要求较高的公共品评价,一些由多方资金来保证供给的公共品和经历某些特殊事件后某类公共品的供给急需提升社会公信力也适用合作评价模式。同时,要整合三种模式。绩效评价模式选择应建立在原有的目标管理、满意评选和监督检查的基础上,在机构建设、指标设置和监督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资源优化重组,充分显现出评价效果。(4)优化评价方法。就是要求评价方法讲求公平性和重视相对动态绩效评价方法。(5)重视评价结果,树立问责文化。就是要建立绩效诊断分析与反馈制度。评价反馈是指评价主体将绩效评价的结果以一定方式传达给评价对象的动态过程,以形成一种双向沟通与交流的特殊形式。同时,要建立绩效通报与激励制度。本文的创新点在于:(1)从理论上揭示公共品政府供给的绩效评价的内在动力。通过对绩效评价需求产生与界定,分析绩效评价的需求动因。本文揭示出推动绩效评价活动持续化的内在动力——即政府为维护长期执政的需要,以有效应对来自于内外部压力而不得不使得其所供给的公共品能有效地满足其公众需要,也就是说在公共品供给上要以民众需求为导向。(2)在评价模式上有所创新,在评价过程中不再仅仅区分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并对合作评价模型进行优化。使得评价人员不仅有财政管理人员、人大代表、公众代表,也有专家学者等,以结合内外部人员优势,开展合作评价,并结合J市的案例进行评价论述和实证分析。同时笔者对政府所拥有的资源配置、所处环境、评价氛围等有针对性的做出分析,为政府做出相应的评价模式选择提供参考。(3)在深刻解析我国公共品政府供给绩效评价现存问题的基础上,根据改革对象的复杂性、内容的系统性、制度的配套性,路径的渐进性,提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我国公共品政府供给的绩效评价的渐进式“路线图”,并将任务分解为短期任务、中期任务和长期任务,以产生不同的绩效评价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