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认识自我是哲学探究的最高目标。作为促进受教育者个体和谐共生自由发展之教育学的研究宗旨亦然,亦是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逻辑起点。为此,本论文研究土家族敬祖习俗文化符号的育人价值。研究主要基于以下背景:
首先,学生需要符合其发展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非常丰富,除了学校课堂知识,学生自身所处的良性社会环境,比如与之时常伴随的社会习俗文化符号就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其次,民族地区社会教育资源符号富有重要价值。特色鲜明的民族及其成员之所以存在而明显区别于他民族的原因便是其民族特有的社会教育资源的独特存在。同时,民族形态文化符号同一个民族的文化传承有本质联系。懂得了起源便懂得了本质,厘清这些少数民族的特征,挖掘其育人价值内涵本质,让民族文化形态符号在民族文化传承中起到更大的作用。同时,西南地区民族形态文化符号在当下统筹城乡、均衡教育、新课程改革及国家相关教育政策法规的制定大背景下有着重要意义。最后,育人价值问题是教育思想中的核心问题。研究育人价值相关问题,应是教育研究的基本课题。
基于上述五个方面的缘由,民族地区社会习俗文化符号的育人价值内涵无疑是一个核心关键的问题。这进而吸引笔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基于此,主要依托卡西尔的符号哲学、相关教育理论及列维·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理论,把民族特征鲜明的西部少数民族土家族作为本研究的民族对象,利用相关哲学理论内容的合理性及方法论启示,以土家族典型习俗文化符号——敬祖习俗为切入点,从内涵上深入分析其育人价值,探究其对学校教育的启示,得出相应研究结论并提出相应思考。
为了实现研究目的,笔者通过运用文献法、田野考察法及解释学方法等研究方法,从2006年9月至2011年2月,历经五年之五个阶段的田野考察并进行相关研究及论文写作。
论文共分六章。论文以偏岩土家族典型村寨为个案,首先对土家族文化符号地域生态系统及土家族敬祖习俗文化符号本体进行阐述。主体部分紧紧围绕“社会习俗文化符号对社会成员如何体现育人价值并内化给民族成员”这一追问为出发点,重点在第四章分析了土家族敬祖习俗的育人价值内涵:首先在理论上从土家族敬祖习俗文化符号育人价值的个体原始发生及其价值现代发生进行了合理探究;而后融土家族敬祖习俗的育人价值内涵于其中,以一个土家人出生到年老为个例加以分析,提出了土家族敬祖习俗在土家人成长经历中的四大类育人价值内涵,即在土家成员儿童少年时代侧重表现的“快乐环境育人内涵”、青年时代侧重表现的的“道德品行育人内涵”、中年时代侧重表现的“责任意识育人内涵”、老年时代侧重表现的“反思意识育人内涵”,对每个阶段的育人价值内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归类阐释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从价值发生学的角度研究看正是土家人自己创造了自己。
具体观点体现如下:儿童少年时代的“快乐环境育人内涵”之教育表演内涵;仪礼育人内涵。青年时代的“道德品行育人内涵”之强烈的交流与向心力内涵;制度约束内涵;部分具备习惯法特征敬祖习俗的约束价值内涵。中年时代的“责任意识育人内涵”之艺术育人价值深化个体文化内涵:丰富的文化场域育人价值内涵。老年时代的“反思意识育人内涵”之动态发展育人价值内涵;图腾符号育人价值内涵。
论文第五章结合土家族敬祖习俗文化符号育人价值启示,引出其对当下学校教育,尤其是民族地区学校教育的启示,以“反观当下学校教育,达到迁移研究之目的”。提出了土家族敬祖习俗这样的民间习俗文化符号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传承民族文化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合理可行的七点对接策略,即在意识方面,将民族教育放在重要地位;在机制方面,完善各级学校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机制;在途径方面,相关政府部门及学校多途径传承民族文化;在措施方面,多种措施因地制宜传承民俗文化;在切入点方面,以民族文化符号为突破口创建特色学校;在外部资源方面,通过资源共享、对口支援及民办教育等方式寻求外围改变;在科研促进方面,强调提升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水平以反哺社会促进教育。
同时,论文第六章结论部分认为当下的教育研究落脚点还是学校教育并为之服务。教育是“内生和谐”发展的教育、自在与自为有机结合的教育,教育的理想便是实现自由的教育。相关教育实践、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法规的修订或制定及教育研究亦应该以此为旨归。以下几点应该是教育所追求的:首先,要在学校教育中让受教育者快乐学习。其次,提高民族地区教育水平的手段不仅仅通过学校教育,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看待这一问题,应该注意民族地区的所处的大教育环境的改善,比如提高民族地区的经济基础、教育意识及改进相关教育体制等。同时,认为应有选择的让好的教育内容进入学校,让学生个性人格得以积极全面和谐发展。
最后指出:学校教育宜从学生的文化存在出发构建良性的教育生态环境;学校教育理念可从符号哲学出发归于文化符号域哲学,重视人的文化符号的系统性、层级性与人的整体性;从人与土家族敬祖习俗关系的角度对西南民族地区教育的科学发展提出建议,强调应促进受教育者个体或民族集体内部的内生发展及与外部环境的和谐发展;关注重视民族地区良性且合理的像土家族敬祖习俗文化符号这样的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符号的育人价值,从以自我价值实现为核心的角度制定或修订相关民族地区教育政策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