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了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增强本国的国际竞争力,中国与东盟十国建立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通过削减关税及消除非关税壁垒,建立了全面的经济合作框架,以实现贸易自由化。通过13年来自贸区的建设、双边的贸易发展,目前自贸区已进入了巩固完善阶段,对绝大多数产品实现了零关税。中国与东盟各国在CAFTA建立,关税削减进程中,双边进出口贸易总量快速增长,中国已成为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东盟则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东盟友好合作关系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发展,产生经济效益,提高综合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加强双边各国对外合作,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关税削减政策自2004年开始,中国根据贸易协定的税率削减安排,在2010年及2015年已完成除敏感商品外其他商品的零税率;东盟各国也自2011年起逐步完成进口零关税。为保护本国民族产业、幼稚产业等,各国在关税削减的同时对就本国国情及协议规定列出敏感产品清单,该清单上的产品一般情况下除非另有安排,不得削减为零税率,对贸易进口量具有一定限制。发展至今,CAFTA零关税已覆盖了双方90%—95%税目的产品,双边贸易产品主要集中于密集型的劳动工具、双边互补产品等等,且实施效果显著。近年来,双边进出口贸易额稳步上升,贸易总额在2014年已达到了4800亿美元,占中国与亚洲各国的贸易总量已超过20%,在我国进出口贸易中具有重要地位:自2012年起中国对东盟由贸易逆差转变为贸易顺差,大量产品远销海外。通过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发展及双边关于电机设备类产品进出口贸易发展进行实证分析,体现出各国经济规模对贸易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距离会产生负效应,而关税对双边贸易产生阻碍作用,随关税税率削减双边贸易额不断增加,但关税削减产生的贸易正效应逐步减弱;直至进口零关税达成,部分敏感产品未能实现零关税而持续对双边贸易具有阻碍作用。通过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的实证分析及北美自由贸易区发展的成果分析,为我国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及贸易协定安排,提供大量参考借鉴经验。对于我国未来自由贸易区建立发展,应建立具有针对性的关税减让模式,根据各国的经济规模、基本国情、发展潜力等因素,应采取针对各国及各产业的关税削减政策,从而有利于各国贸易有序发展,产生最大的贸易效应,并减少关税削减对本国产业的不利影响。此外,各国应加强对于贸易非关税壁垒的政策制定,促进各国多领域共同发展,适时加强对自由贸易协定及相关政策的宣传安排,确保各企业能够充分运用自贸区产生的优势,发挥自由贸易区及关税税率产生的贸易效应。近年来贸易快速发展,中国市场在全球市场发展中已具有一定程度的不可替代性,我国积极投入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发展已进入新一阶段,为升级版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打好了坚实的基础,并为中日韩及我国未来自由贸易区的发展及关税削减政策提供经验借鉴,使自贸区发展得以更大的创造贸易效应,为我国对外贸易提供贸易自由化、投资自由化的发展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