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对2型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眼表状态的分析比较,探讨2型糖尿病眼表损害情况和早期诊疗思路。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12月于贵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及眼科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85例,并按糖尿病病程长短,眼表症状程度各自分组,同时招募就诊于本院眼科门诊及体检中心的非糖尿病人群39例。对所有受检者依次进行基本信息采集、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 OSDI)、泪膜脂质层厚度(lacrimal lipid layer thickness LLT)、不完全眨眼比例(partial blink rate PB)、睑板腺照相、泪液分泌试验I(Schirmer I test SIt)、裂隙灯眼前节检查、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ak-up time TBUT)、角膜荧光染色的检查,就所得数据运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s表示,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M(Q25~Q75)表示。两组计量资料比较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T检验,不服从正态分布的使用秩和检验;多组计量资料比较服从正态分布且方差齐的采用方差分析,否则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或率表示,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相关性分析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Pearson相关,不服从正态分布的采用Spearman相关。以p<0.05判定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2型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OSDI平均水平、睑板腺缺失评分和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LT平均水平、SIt和TBUT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间PB水平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Z=0.733,p=0.463)。(2)2型糖尿病组病程分组中两两比较显示随着病程延长,患者的OSDI、睑板腺缺失评分均升高,SIt和TBUT均降低,不同病程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LLT随着病程延长,呈下降趋势,各病程组间的LLT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病程组间的PB水平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H=2.327,p=0.312);角膜荧光染色阳性率随着病程延长逐渐升高,但差异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χ~2=2.354,p=0.308)。(3)随着眼表症状程度加重,2型糖尿病患者的OSDI评分升高,SIt和TBUT降低,不同症状程度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型糖尿病患者的LLT随着症状程度加重,呈下降趋势,各程度组间的LLT差异经比较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2型糖尿病组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与症状程度呈现负相关性(左眼r=-0.743 p<0.001,右眼r=-0.761 p<0.001)。(5)2型糖尿病组泪膜脂质层厚度(LLT)与病程呈现负相关性(左眼r=-0.613 p<0.001,右眼r=-0.704 p<0.001)。(6)2型糖尿病组中泪膜脂质层厚度(LLT)和不完全眨眼比例(PB)呈现负相关性(r=-0.169 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因较正常人群更易出现眼表不适症状,且伴随泪膜稳定性降低、泪液分泌减少和睑板腺异常的情况,在病程持续过程中应重视眼表检查的重要性。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脂质层厚度的变化与眼表症状严重程度和病程持续时间密切相关。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因其非侵入性和更客观具体的特点,可应用于糖尿病眼表状态的研究中。另外,在对糖尿病患者眼表病变诊疗时,不可忽视眨眼训练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