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客观评价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运用PEMS3.1软件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和压灸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接受百会压灸及普通针刺,针刺对照组接受普通针刺,压灸对照组接受百会压灸治疗。
方法:
(1)百会压灸:患者取坐位,先在百会穴涂少量万花油,以0.5g松子大艾柱直接灸患者百会穴,熏灸至约剩下1/3高度,有灼热感时将艾柱压熄,每次5壮;
(2)普通针刺:选穴:风池、相应颈夹脊(选1~2对)、天柱、中渚,每日1次,周六、日休息,共10次治疗,针刺对照组取穴、操作、频率同治疗组第二点,压灸对照组取穴、操作、频率同治疗组第一点。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别记录三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表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
1、三组治疗结束时总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针刺组与压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组分别与针刺组及压灸组比较,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卡方检验,联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
2、三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分别比较,经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 FS-CSA评分明显下降,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
3、三组间FS-CSA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分别比较,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两两比较,经SNK-q检验,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FS-CSA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均 P﹤0.01);联合组与压灸组比较,FS-CSA评分明显低于压灸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压灸组(均P﹤0.01);针刺组与压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三组在改善颈椎病眩晕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改善作用,百会压灸联合针刺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压灸组。
客观评价百会压灸联合针刺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将符合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标准的患者90例,采用简单随机对照试验方法,运用PEMS3.1软件包按1:1:1的比例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针刺对照组和压灸对照组三组,每组各30例,联合治疗组接受百会压灸及普通针刺,针刺对照组接受普通针刺,压灸对照组接受百会压灸治疗。
方法:
(1)百会压灸:患者取坐位,先在百会穴涂少量万花油,以0.5g松子大艾柱直接灸患者百会穴,熏灸至约剩下1/3高度,有灼热感时将艾柱压熄,每次5壮;
(2)普通针刺:选穴:风池、相应颈夹脊(选1~2对)、天柱、中渚,每日1次,周六、日休息,共10次治疗,针刺对照组取穴、操作、频率同治疗组第二点,压灸对照组取穴、操作、频率同治疗组第一点。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分别记录三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颈性眩晕症状及功能评估表评分,比较各组治疗前后及三组间的差异。
结果:
1、三组治疗结束时总体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针刺组与压灸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联合组分别与针刺组及压灸组比较,总体疗效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卡方检验,联合组治愈率明显高于两对照组(P﹤0.05)。
2、三组治疗前后椎动脉型颈椎病功能评定量表(FS-CSA)、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分别比较,经t检验,各组治疗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后 FS-CSA评分明显下降,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均P﹤0.01)。
3、三组间FS-CSA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分别比较,经方差分析,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两两比较,经SNK-q检验,联合组与针刺组比较,FS-CSA评分明显低于针刺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针刺组(均 P﹤0.01);联合组与压灸组比较,FS-CSA评分明显低于压灸组,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及眩晕症状及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压灸组(均P﹤0.01);针刺组与压灸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
本研究通过三组在改善颈椎病眩晕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三组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均有改善作用,百会压灸联合针刺组的治愈率明显优于单纯针刺组和压灸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