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时间以来减少不同群体间的偏见和歧视,是心理学等诸多学科一直关注的热点。不同群体间的直接接触是减少偏见和改善群际关系最有效的一种干预策略。想象性接触作为接触理论的最新发展,在实际操作中不仅可以有效降低对外群体的偏见,而且可以避免和减少其他因素如接触机会等对实际接触和拓展接触的制约。研究对象为在校大学生,内隐态度对象为艾滋群体。用实验的方法探讨积极想象性接触以及不同想象接触对象下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对艾滋群体内隐偏见的效用。实验1研究想象接触下不同特质焦虑水平大学生对艾滋群体内隐态度的影响。实验对象为在校大学生45名,采用2(想象接触类型:积极,无关)×2(特质焦虑水平:高,低)被试间设计。想象接触采用想象接触材料实现,特质焦虑水平通过斯皮尔伯格特质焦虑量表测得,研究在积极想象和无关想象下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对艾滋群体内的内隐偏见。结果显示:想象接触类型的主效应差异显著(p<0.05)。相比无关想象接触组,积极想象接触组大学生对艾滋群体的内隐偏见明显降低;低特质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在积极想象接触下对艾滋群体的内隐偏见比高特质焦虑焦虑水平的大学生要低。实验2研究想象接触对象下不同特质焦虑水平大学生对艾滋群体内隐态度的影响。实验对象为在校大学生47名,采用2(想象接触对象:儿童,成人)×2(特质焦虑水平:高,低)被试间设计。想象接触对象采用想象接触材料来实现,特质焦虑水平通过斯皮尔伯格特质焦虑量表测得,研究在想象接触对象分别是成人和儿童的情况下不同特质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对艾滋群体的内隐偏见。结果显示:想象接触对象的主效应差异显著(p<0.05),想象接触对象*特质焦虑水平的交互作用差异显著(p<0.05)。以儿童作为想象接触对象组比以成人作为想象接触对象组的内隐偏见降低更加明显;低特质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在想象接触对象是儿童的情况下对艾滋群体的内隐偏见最低。这些发现表明,想象接触在群际关系的改善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方式来改善群际关系,降低偏见,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