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基因组长度1 767~1 768 bp,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病毒粒子大小约17 nm。PCV2导致猪免疫系统损害和抑制,严重损害猪的健康,并常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对PCV2的致病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更好的做好防控工作,对病毒编码产物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揭示PCV2致病机制的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CV2的基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3167258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猪圆环病毒2型(PCV2)是单股负链环状DNA病毒,基因组长度1 767~1 768 bp,病毒粒子呈二十面体对称结构,无囊膜,病毒粒子大小约17 nm。PCV2导致猪免疫系统损害和抑制,严重损害猪的健康,并常继发或混合感染其他病原体,造成更为严重的损害。对PCV2的致病机制的揭示有助于更好的做好防控工作,对病毒编码产物的鉴定和功能研究是揭示PCV2致病机制的基础。生物信息学分析发现,PCV2的基因组中至少包含11个潜在的开放阅读框(ORF),目前报道的有6个(ORF1-6),其中ORF5是本研究团队发现和鉴定的一个PCV2新编码蛋白。前期研究结果表明,ORF5蛋白可引起宿主细胞周期阻滞,诱导内质网应激反应和细胞自噬,促进病毒复制等,以上结果主要是以ORF5蛋白为研究对象获得的,在ORF5在病毒水平的作用还需要深入研究。本研究克隆获得了PCV2全基因组序列,通过点突变技术将ORF5基因的起始密码子(ATG)突变,拯救获得了PCV2克隆毒株(rPCV2)和ORF5基因突变毒株(PCV2△ORF5)。进一步研究了ORF5对病毒生长特性、细胞感染作用,实验动物感染方面的作用,在病毒水平明确了ORF5的作用,为PCV2致病机制的揭示提供了新的资料。本研究获得了以下结果:(1)获得了PCV2克隆毒株和ORF5基因突变毒株克隆获得PCV2全基因,分别构建插入PCV2全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PUC57-rPCV2和突变ORF5基因的重组质粒PUC57-PCV2△ORF5,经单酶切、体外自环化连接、连接产物转染细胞、盲传等实验操作,分别获得了rPCV2和PCV2△ORF5毒株。(2)ORF5基因突变降低了病毒复制增殖及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的作用以rPCV2、PCV2△ORF5毒株分别感染猪肺泡巨噬细胞3D4/21,分别用透射电镜观察法、RT-PCR、western blot、流式细胞术等方法对病毒复制增殖、对细胞功能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rPCV2、PCV2△ORF5毒株在细胞中的复制增殖具有一致性,但ORF5基因突变在36h时显著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增殖能力(P<0.05);rPCV2、PCV2△ORF5毒株均诱导了细胞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细胞凋亡,但是ORF5基因的突变使感染细胞的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细胞晚期凋亡和细胞周期阻滞作用显著降低(P<0.05或P<0.01)。研究结果从病毒水平证实了ORF5蛋白在病毒感染中具有诱导宿主细胞内质网应激、细胞自噬和细胞周期阻滞的作用。(3)ORF5基因突变降低了病毒在实验动物体内的复制增殖、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作用分别用PCV2、rPCV2、PCV2△ORF5病毒液通过腹腔注射途径接种昆明系小鼠4次,每天1次,4此接种后每隔7 d尾静脉采血,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血液中的病毒载量;当感染小鼠血液中出现高滴度病毒载量时(感染后28 d)麻醉处死各组小鼠,无菌操作分别采取小鼠心、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组织器官,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织中的病毒载量、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标志因子的表达;将各组织器官分别制成电镜和普通病理切片,进行观察。结果显示,三种病毒感染小鼠的肝、脾、肾、肺中病毒载量均较高,但PCV2△ORF5组感染小鼠相同组织中的病毒载量低于PCV2和rPCV2组(P<0.01或P<0.05),说明ORF5基因突变降低了病毒在动物体内的复制增殖能力;病毒载量与组织中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标志因子的表达呈正相关性,肝、脾、肾和肺中GRP78、Beclin1和LC3Ⅰ/Ⅱ的表达高于其他组织(P<0.01或P<0.05),但PCV2△ORF5组感染小鼠相同组织中的标志因子表达显著低于PCV2和rPCV2感染组,说明ORF5基因突变降低了病毒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的作用。通过病理组织学观察结果显示,三种病毒感染的小鼠组织中出现炎性细胞浸润、淋巴细胞减少、细胞凋亡、细胞变性等病理变化,但各组之间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表明,ORF5基因突变对病毒感染性和病理变化无显著影响,但是降低了病毒的复制增殖、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作用。本研究构建了突变ORF5基因的PCV2毒株,ORF5的突变降低了病毒在体内外的复制增殖水平,降低了病毒在体内外诱导细胞内质网应激和细胞自噬作用,但对病毒的感染性和病理损伤无显著影响。本研究从病毒和体内外进一步明确了ORF5在PCV2感染中的作用,为PCV2感染和致病机制的阐明提供了新的资料,具有理论和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智能成像设备的快速发展使得数字图像成为传递信息的重要渠道。然而,随着图像编辑软件操作的日益人性化,人们可以对图像内容进行随意修改,这种操作严重降低了图像的可信度,由此诞生了判别数字图像真伪的检测技术。拼接是篡改者惯用的一种伪造手段,众多学者已经提出了多种针对此类篡改的检测方法。然而随着篡改技术的日益成熟,研究图像拼接篡改检测的方法仍十分必要。针对目前图像拼接篡改检测方法真阳性率低、鲁棒性不强的问题
随着互联网服务的快速发展,使得互联网服务数据急剧增加。推荐系统就是在急剧膨胀的数据中为用户精准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在推荐系统中,协同过滤推荐模型被广泛应用。它通过用户购买商品的历史信息来寻找与其兴趣相似的其他用户,并为其未体验的项目进行评分预测。虽然协同过滤推荐模型存在实现简单、无需领域知识等优点,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很少对体验过的项目进行评分,使得协同过滤推荐算法在计算相似度时无法为用户提供兴趣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virus,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α冠状病毒属成员,是猪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之一。PEDV的感染可引起猪的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PED),尤其对哺乳期仔猪有极高的发病率和致死率,主要引起仔猪严重腹泻、呕吐、食欲下降、脱水甚至死亡。因此,深入研究宿主蛋白对抗PEDV感染机制对于研发抗病
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是由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强毒株引起的严重威胁养禽业的传染病。干扰素(Interferons,IFNs)是宿主天然免疫的关键因子,NDV感染机体后,细胞的病原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MPs)后与线粒体外膜中的接头蛋白(MAVS)结合,激活TANK结合激酶1(TBK1)。由于鸡缺
自1926年首次报道新城疫(Newcastle Disease,ND)以来,它作为一种严重的传染病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家禽业,已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列为必须通报的疾病。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是一种带有囊膜的单股负链不分节段的RNA病毒,根据最新的病毒分类,属于副黏病毒科(Paramyxoviridae)禽副黏病毒亚科(Avulavirinae)的正禽副黏病毒
新城疫病毒(Newcastle disease virus,NDV)微基因组(Minigenome,MG)保留NDV聚合酶识别的关键部位,病毒基因组其它位置用荧光报告基因替代,其转录依赖于NDV RNP复合物的NP、P和L蛋白。这种基因组成结构类似于缺陷病毒基因组(Defective viral genomes,DVGs),即病毒基因组在复制过程中由于其聚合酶的低保真性,导致基因组部分缺失,但保留
随着数字时代的到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多媒体工具得以广泛应用,使得人们可以很方便得对图像、视频进行编辑,但如果恶意篡改图像出现在一些重要场景中,如杂志、医学、法律等领域,将带来严重后果。复制粘贴篡改检测技术作为取证领域的重要分支,通常在一幅图像内提取特征后建立特征矩阵并匹配,图像区域经过复制粘贴操作后具有相似性,因此根据匹配结果的相似性可定位出篡改区域。本文对现有的复制粘贴篡改检测技术进行研究,针对
禽戊型肝炎病毒(avian Hepatitis E virus,a HEV)是鸡的大肝大脾病(Big liver and spleen disease,BLSD)和肝脾肿大综合征(Hepatitis-splenomegaly syndrome,HSS)的主要病原。该病毒主要引起蛋鸡和肉种鸡的死淘率升高和产蛋率下降。发病鸡通常腹部充血,卵巢退化,肝脏出现脂肪或淀粉样变性,严重影响了养殖业的发展。针对
鸽圆环病毒(Pigeon circovirus,PiCV)属于圆环病毒科,圆环病毒属。病毒含有两个主要的开放阅读框,分别编码核衣壳蛋白(Capsid protein,Cap)和复制相关蛋白(Replication associated protein,Rep)。单纯的PiCV感染几乎没有临床症状,但能引起严重的免疫抑制,导致机体对病毒、细菌、真菌和寄生虫等各种病原体的免疫应答不足,进而引起严重的继
为了满足许多不符合银行标准而无法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客户需求,基于互联网的商业模式P2P借贷(Peer-to-Peer Lending)迅速兴起,已成为一个快速发展的金融平台,吸引了许多借款人和投资者。随着发展规模的日益扩大,信息过载使得投资者决策陷入困境。目前,已有面向P2P借贷个性化推荐的研究主要是将传统的个性化推荐方法应用到P2P借贷平台,然而P2P借贷推荐中的一些特有的性质使得该问题有别于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