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对水丝蚓的毒性研究

来源 :山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aochaoqiaoc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环境污染引发公害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是多方面的,如急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作用、间接危害等。水丝蚓属于水生底栖生物,对于水中重金属反应十分灵敏,当水体的污染物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就会引起反应。本研究以霍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 Claparède)为实验对象,以铅为重金属污染物,采用静水生物测试法研究了不同质量浓度的硝酸铅和乙酸铅对霍夫水丝蚓的毒性效应,以期揭示其毒性的机理,补充环境污染监测方法和生物标志物,也为保护水生底栖动物提供科学依据并对水生生物的养殖提供病理等方面参考依据。本研究的主要任务与目的有:研究重金属污染物对水丝蚓可能危害及其剂量-反应关系,进行毒性和安全性评价;阐明重金属污染物毒理作用机理及影响其毒性作用的各种因素,探索重金属污染物对水丝蚓损害的早期检测指标;研究其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早期损害指标及防治理论和措施;为制定环境标准、环境卫生标准和防治重金属污染物危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措施。方法:1.实验材料的筛选与培养根据水丝蚓的形态特征对水丝蚓进行分类,得到试验用的霍夫水丝蚓蚓。通过分析相关特征,可以济南市鱼鸟市场的水丝蚓分为两种,即霍甫水丝蚓(Limnodrilus hoffmeisteriClaparède)和克拉泊水丝蚓(Limnodrilus claparedeianus Ratzel)。2.硝酸铅和乙酸铅对霍夫水丝蚓的毒性在室内静水条件下,运用单一实验表明,硝酸铅和乙酸铅对水丝蚓作用24h、48h、96h的LC50。3.硝酸铅和乙酸铅对霍夫水丝蚓红细胞的损伤实验各分六组,在不同的浓度下测定暴露96h后铅对霍夫水丝蚓的红细胞的影响,观察其导致的核异常及产生的微核数。4.硝酸铅和乙酸铅的遗传毒性应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了硝酸铅和乙酸铅对霍夫水丝蚓基因组DNA的断裂损伤情况。结果:1.实验材料的筛选与培养济南市鱼鸟市场的水丝蚓可以分为两种,即霍甫水丝蚓以及克拉泊水丝蚓。2.硝酸铅和乙酸铅对霍夫水丝蚓的毒性结果通过分析两种铅盐对水丝蚓的半致死浓度,可以看出铅对水丝蚓的毒性是很大的。有很强的致死效应,为严重有害的重金属污染,并且符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3.硝酸铅和乙酸铅对红细胞的损伤铅会导致红细胞核异常产生微核,它们主要表现为核固缩、核裂解、核内凹等。微核率和各项核异常率出现高峰的浓度并不完全同步,各项指标总体表现为先升后降的趋势,虽然出现高峰值的浓度不一样。这说明铅对红细胞的损害是严重的。4.硝酸铅和乙酸铅的遗传毒性通过分析凝胶电泳的图像,以DNA电泳条带的弥散程度和迁移距离作为损伤程度的判断依据,发现两种铅盐对霍夫水丝蚓基因组DNA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断裂损伤。当DNA受损越严重,产生的断片越多并且片断越小,凝胶电泳时迁移DNA量也就越大,迁移的距离也就越长,浓度越高,在暴露相同时间下,铅对水丝蚓基因组DNA造成的损失就越严重。
其他文献
在我国南方,日本血吸虫病是一种主要的寄生虫病,严重影响着疫区人民生活,阻碍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钉螺是血吸虫的唯一中间宿主,温度是钉螺孳生的重要环境因素,其直接或间接地
电离辐射是由能直接产生电离的粒子或间接产生电离的粒子(或二者的混合粒子所组成。电离辐射对生物体造成损伤可以通过辐射能量直接作用于生物分子,导致DNA,蛋白质等损伤,导
将120例接受盆腔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60例采用3%甘露醇和1%泛影葡胺同时、分次口服的肠道准备方法,对照组60例采用1%肥皂水清洁灌肠后分次服用1%泛影
综述了食品添加剂单甘脂、谷氨酰胺转胺酶、谷朊粉、沙蒿胶、马铃薯淀粉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情况。单甘酯可提高面团弹性、韧性和强度;谷氨酰胺转胺酶能提高面筋含量,
目的多方面比较无血清培养基AIMV与完全培养基对体外细胞因子激活的NK细胞的支持作用。方法分别用AIMV及完全培养基培养粘附NK细胞(A-NK)和非粘附NK细胞(NA-NK),比较细胞的增
在信息化进程快速发展以及智慧城市如火如荼地进行背景下,高校信息化建设是必然趋势。而智慧校园建设作为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最新动向,已在诸多高校陆续展开。智慧校园信息化建
凯瑟琳?温莎小说《琥珀》中的女主人公琥珀,一生坎坷曲折。本文从黑格尔悲剧学说的三个方面,即悲剧冲突、悲剧冲突的和解和悲剧效果来解读琥珀的人生,使读者更深刻地了解琥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