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着眼于一位在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篇章的大器晚成型作家——井上靖,通过解读其新闻小说《化石》和《星光与祭礼》,来考察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生死观。井上靖在昭和25年凭借《斗牛》获得芥川奖从而正式登上文坛。初期便是因发表了大量人气很高的新闻小说(报纸连载小说)而坐实人气小说家的地位。日本战后新闻小说全盛期恰恰与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所重合。昭和40年,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身边人的生、老、死这一过程后,井上靖在朝日新闻上连载了《化石》,时隔6年后井上靖再次于朝日新闻上连载了《星光与祭礼》。两部作品均由井上靖在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1955年-1973年)所创作,不仅两部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典型人物,而且两部作品连载期间作者本人也收到了读者的来信。也就是说,当时的读者们也和作家一起对死亡进行了思考,两部作品中主人公体现出来的对于死亡的思考也引起了该时期人们的共鸣。本文为了研究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生死观,主要选择通过《化石》来探究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人们对于自己的死亡的看法,通过《星光与祭礼》来探究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人们对于他人的死亡的看法。其中《化石》部分是从独当一面的社长一鬼的人物形象、被宣告死亡后的变化以及与死之同伴者的交往这几个角度来展开论述,而《星光与祭礼》部分则是从失去女儿的实业家架山的人物形象、对于女儿之死的态度的变化以及与去世女儿的对话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最终得出结论如下:与战时和战后经济恢复期不同,日本经济高度增长时期的人们由于已经在经济层面和精神层面有了一定的余裕,很容易有把死亡当成是离自己非常遥远的存在这种倾向,因此无论是对于自己即将面临的死亡还是他人的死亡,一开始会觉得死亡是偶然的出乎意料的来访者。但是随着渐渐地开始看清死亡的真面目,便悟到对于自己即将到来的死亡,应该停止抵抗、放弃寻找救赎,应该通过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来好好利用剩下来的时间,从而逐渐和死亡走向共生之路;另一方面,在对待身边人的死亡方面,则应该将视线立足于死的普遍性,不拘泥于死亡,同时也让自己从悲伤中走出来,开始属于自己的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