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乳酸菌对慢性肾衰大鼠的肠粘膜通透性及中小分子尿毒素的影响。方法:40只体重200g左右的雄性5-6周龄Spragua-Dawley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5/6肾切除模型组和双歧杆菌治疗组、乳酸杆菌治疗组四组。假手术组、病理对照组作普通喂养,其他两组分别喂饲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7天后取各组血及粪便标本,标本离心取血浆、粪便用蒸馏水稀释混匀后取上清液,利用紫外线吸收法测定标本中的中分子物质(middle molecular substance,MMS),记录254nm处紫外线吸收的OD值,以OD值来表示中分子物质(MMS)的含量。另取血及大便标本,测定标本中尿素氮(BUN)、酐(Cr),计算各组BUN、Cr的血/粪浓度之比。取各组血标本酶偶联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D-乳酸。结果:假手术组治疗前后血、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2)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血、粪中MMS和小分子毒素(BUN、Or)均升高(P〈0.01〉;血浆D-乳酸含量增高(P<0.01)。(3)与模型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乳酸杆菌治疗组血中分子物质(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均降低(P<0.01);双歧杆菌治疗组粪中分子物质(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均增加(P<0.01),而乳酸杆菌治疗组较模型组则下降(P<0.01);各组血/粪中分子物质(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乳酸杆菌治疗组较模型组血浆D-乳酸含量降低(P<0.01).(4)与假手术组相比,双歧杆菌治疗组和乳酸杆菌治疗组血、粪中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D-乳酸含量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5)D-乳酸含量、MMS和小分子毒素(BUN、Cr)水平与双歧杆菌数量及乳酸杆菌数量呈负相关.结论:1、慢性肾衰大鼠血D-乳酸浓度明显增高,提示肠粘膜通透性增高。2、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均可调整慢性肾衰大鼠肠道菌群,恢复肠粘膜通透性。3、消化道喂饲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加速肠道清除MMS。4、双歧杆菌和乳酸杆菌可通过分解尿毒素和肌酐降低其血中的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