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间质纤维化是一种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以肺泡炎症和肺间质纤维化为病理特点、病情呈进行性发展的呼吸系统常见疑难病,该病包括特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类型。该病具有缠绵难愈和预后不佳的特点,多数患者病情反复发作,逐渐加重,最终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而死亡。西医目前对该病的治疗以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为主,临床疗效并不理想,通过积极治疗只能延缓其进展。中医药对该病的研究日益深入,已对该病的病因病机、证型分布、辨证施治有了一定的认识,中医药的相关临床及实验研究亦表明:中医药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其治疗肺间质纤维化的临床效果与西医相比较具有一定优势,显示出良好的前景。因此,在现有中医理论对肺间质纤维化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病特征性舌象及舌象与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对临床进一步认识本病病因病机、提高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治水平很有益处。本研究主要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研究研究目的:通过研究文献中报道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象记录,归纳、分析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象的主要特征,为本研究的临床部分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对象:中国知网检索2003-2012年有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象记录的中医文献。研究方法:将文献中记录的舌象按照舌色、舌形、苔色、苔质、舌苔厚度分类,并将其录入EXCEL表,建立数据库,采用编制频数分布表方法进行描述性分析。研究结果及结论:通过对文献中已报道的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象的分析,初步获得了该病的主要舌象特征为:①暗舌,出现率为42.78%;②胖大齿痕舌,出现率为63.27%;③白苔,出现率为59.36%;④薄苔,出现率为85.31%;⑤腻苔,出现率为59.8%。其舌象特征可提示患者发病的病因病机,与现代医家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认识相一致。第二部分临床舌象观察研究研究目的:通过对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的舌象观察研究,进一步认识该病的发病机理、病因病机,把握疾病的预后,为疾病的防治提供有效的、可行的理论依据,为临床辨证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提高中医药对肺间质纤维化的诊断、治疗及判断预后的水平。研究对象:70例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及40例非肺纤维化患者。研究方法:收集患者的舌象和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及体征、临床定性定量指标等,并将其记录入舌象临床观察表,使用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研究肺间质纤维化的舌象特征及其与临床观察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结果及结论:(1)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发病年龄多在中年以上,病程往往较短,多无家族史,且以不明原因的特发性肺纤维化多见;(2)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异常舌象特征主要表现为舌色的改变,舌色以暗色、紫色两种瘀血舌象舌色为主;(3)肺间质纤维化患者舌色形成的可能影响因素中,环境及激素或免疫抑制剂等因素作用较小:(4)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瘀血舌象组呼吸困难评分与非瘀血舌象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紫舌坦呼吸困难评分最高、呼吸困难程度最重,其次为暗舌组;(5)肺间质纤维化患者紫舌组PH值均宜较低,与暗舌组比较具有显著意义,肺间质纤维化患者其余舌象与临床其他症状、体征及血气分析指标无明显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