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醚酯共聚物及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skyjav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Polytrimethylene terephthalate简称PTT)是一种新型半结晶性高分子,其熔体结晶行为吸引了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已有大量关于均聚PTT、共混PTT和无规PTT熔体结晶的研究,但结构较为规整的PTT共聚物的熔体结晶行为和形貌的研究很少系统报道。在本文中,我们选择不同分子量的聚乙二醇(PEG)作为第二结构单元,通过酯交换和混缩聚两个阶段合成了室温单结晶和双结晶PTT-PEG共聚物,研究了它们的相形态、结晶行为和形貌。另外,我们通过原位聚合制备了PTT-PEG共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研究了碳纳米管对共聚物基体结晶、流变、力学和电学性能的影响。选用分子量为300-4000g/mol的PEG,通过熔融混缩聚合成了两类室温单结晶PTT-PEG共聚物(PTG)。第一类PTG是指共聚物中PEG分子量不同但含量基本相同。SAXS、1H NMR、DSC、AFM和TEM结果表明,在这类共聚物中,PEG分子量越高,PTT段平均序列长度越长,微相分离越明显。所有共聚物都能在一定温度范围形成环带球晶,在相同温度等温结晶时,环带间距随PEG分子量的增大而减小。第二类PTG是指共聚物中PEG分子量相同(4000g/mol)但含量不同。1H NMR和DSC结果表明在这类共聚物中,随PEG含量增大,PTT段序列长度降低,表现为熔点降低。POM结果表明在相同温度等温结晶时,环带间距随PEG含量的增大而增大;非等温结晶形貌也强烈依赖于降温速率,当降温速率较慢时(如2.5。C/min),形成无环球晶,当降温速率较快时(如40℃/min),形成混合的球晶形貌,球晶中间为无环球晶,外围为间距逐渐减小的环带球晶,且降温速率越大,中间无环球晶尺寸越小以分子量为10000g/mool的PEG作为第二结构单元,合成了室温双结晶PTT-PEG共聚物。共聚物的相形态依赖于共聚物的组成,当PEG含量较高时,为微相分离结构,当PEG含量较低时,表现为宏观相分离。共聚物中PTT段的结晶形貌受PTT段含量影响较大,在相同温度等温结晶时,PTT段含量越高,环带间距越小。原位WAXD证实了共聚物的顺序结晶行为。原位POM结果表明,当共聚物中低熔点的PEG段完成结晶后,对先结晶的PTT的形貌没有明显影响。原位聚合法制备了PTT-PEG共聚物/碳纳米管复合材料。TEM结果表明碳纳米管接枝聚乙二醇后分散性得到了较大提高,当碳纳米管含量低于1wt%时,以单根管的状态分散在基体中。DSC结果表明,碳纳米管对PTT段和PEG段的结晶行为都有影响,但对PEG段结晶影响更大。由于碳纳米管较好的分散,其流变逾渗阀值和导电逾渗阀值分别约为0.5wt%和1wt%。
其他文献
<正>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播放PPT课件,配有抒情音乐。)师:大地上最悦目的颜色是绿色,大地上站立着的最顽强的生命是树。然而,随着人类文明的飞速发展,许多地方的绿色正逐
从探讨施工成本控制中应用价值工程的必要性出发,结合我国建筑施工成本管理现状及价值工程应用特点,通过研究其在福建省仙作顺兴红木园项目施工成本控制中的应用,提出了价值
分子/原子与材料表面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课题。它涉及多学科交叉研究领域,以及化学催化反应、气体吸附等实际工业问题。分子/原子在材料表面的吸附和解离行为对
<正>人教社高中语文教材选自《红楼梦》的有五篇,即第四册的《林黛玉进贾府》,第六册《红楼梦》单元的《宝玉挨打》《诉肺腑》《抄检大观园》《香菱学诗》。《红楼梦》如天机
Co-W (Mo)和Co-Pt合金由于具有较高的磁晶各向异性能,有望成为下一代高密度磁记录介质材料,因而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仍有一些基本问题尚未彻底解决,严重限制了它们的应用。
并列连词and常用于连接词、短语及句子来表示并列关系,但该词所连接的部分有时并不表示并列关系。and连接的动词、形容词、名词、名词词组和句子在句中可表示目的、条件等意
朱自清的诗歌教育作为其诗歌研究的实践形态,以其深厚的学术根底为基础,往往留存着其诗歌研究的基本理路与学术风格。诗歌讲义是其诗歌研究向课堂的自然延伸,表面零散,却内蕴
目的总结32例脑干梗塞患者的治疗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5年1月于我院住院就诊的32例脑干梗塞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32例患者中,治愈5例,显效10例,有效12例,无效5例
公司偿债能力分析是企业财务分析的主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无锡嘉坊不锈钢有限公司2014-2016年财务数据出发,通过计算其长期和短信偿债能力指标,发现公司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原
系列悖论的出现,使得传统期望效用理论对于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度不断下降。近年来,学者们不断对传统期望效用理论模型进行修正和完善。特别是本世纪以来,借助于实验经济学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