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通过向新生犊牛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类型的纳豆枯草芽孢杆菌(BSN1, BSN2),探讨其在犊牛断奶前后生长发育、瘤胃组织形态学发育的影响作用。试验选取24头7日龄左右中国荷斯坦奶牛公犊牛,按照随机完全区组设计分为3个处理组,对于断奶前犊牛,采用向牛奶中添加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的方式饲喂犊牛,当犊牛连续三天开食料采食量达到其体重的2%时断奶,每组随机选取4头屠宰取样;其余犊牛按原分组继续饲喂纳豆枯草芽孢杆菌菌液,断奶后8周屠宰取样。试验1: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生长状况、生产性能、断奶日龄等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对断奶前犊牛,BSN2型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具有较好的促生长作用,其作用表现在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6.5%(P<0.01),开食料的日采食量下降11.9%,与对照组(57d)相比,处理组能够提前断奶(49.7d);对于断奶后犊牛:饲喂BSN2菌株犊牛,日增重较对照组提16.2%,饲喂BSN1菌株犊牛,日增重较对照组提高22.1%(P<0.05);两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较,饲料日采食量分别提高6.1%(P﹥0.05)和5.6%(P﹥0.05);且显著提高犊牛胴体率。试验2:旨在研究纳豆枯草芽孢杆菌对犊牛瘤胃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处理组犊牛瘤胃pH值较对照组低,且试验1组较其它两组差异显著;断奶早期及断奶后8周瘤胃总挥发性脂肪酸方面,处理组犊牛较对照组犊牛低,且差异显著;断奶早期犊牛瘤胃食糜中乙酸的摩尔百分比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以处理组犊牛低,断奶后8周犊牛试验1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显著;断奶后处理组犊牛瘤胃食糜中丙酸的摩尔百分比较对照组差异显著,断奶后8周犊牛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以对照组较低;氨氮含量:断奶早期试验1组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不显著,而试验2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断奶后8周犊牛处理组较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断奶早期对照组α-淀粉酶、中性蛋白酶活性较高,且中性蛋白酶活力差异达到显著水平;断奶后8周这两种酶活性变化趋势与断奶前相同,均达到显著水平;断奶早期犊牛外切葡聚糖酶以试验2组最高,且与其他两组差异显著,而断奶后8周三组犊牛之间达到差异显著;在两个试验中,β-葡萄糖苷酶、内切葡聚糖酶活性差异均未达到显著水平;犊牛断奶早期以及断奶后8周比较,处理组瘤胃、瘤网胃重量百分比均达到差异显著,而对照组虽有增加,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对于犊牛瘤胃组织形态学方面,对于断奶早期和断奶后8周犊牛而言,处理组犊牛瘤胃乳头表面积和密度均大于对照组犊牛,差异显著。电镜观察发现,对照组犊牛瘤胃上皮乳头呈叶型,细颈,部分出现团块和角质化不全;而处理组犊牛瘤胃上皮乳头呈舌型,表面平坦。犊牛瘤胃的颜色方面,断奶早期犊牛处理组颜色为棕黑色,而对照组犊牛为草黄色;而断奶后8周犊牛,对照组颜色变深,两处理组瘤胃颜色变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