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对南平、三明、龙岩等地樟树种质资源的调查与分析,将该地区的樟树按照主要化学成分划分为四种化学类型:芳樟型、脑樟型、桉樟型以及不明物型。在对前3种化学型樟树的叶片进行切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时发现,其叶片显微结构存在一定差异。参照国际市场芳樟醇产品的标准,经过统计分析确定了芳樟优树的选择标准,从已测定的大量芳樟单株中选出了5株各项指标都达到优树选择标准的芳樟优树。 利用选出的芳樟优树为母树,从外植体选择到成苗的整个过程,研究了影响芳樟组培的各个环节。选出了最适宜的外植体为第3节以下嫩梢茎段,最佳的启动培养基为MS+BA1.0+IBA0.1(或NAA0.1)。增殖培养实验表明:(1)从基部辐射状萌发多个嫩枝和从主茎的腋枝萌生两种增殖方式同时发生有利于提高增殖率;(2)通过试验,筛选出最佳增殖培养基为MS+BA3.0+IBA0.2,在增殖培养基中培养45天,平均增殖系数达到6.1;(3)将培养基的琼脂浓度提高至6.0g/1,pH值调至6.0等手段,继代增殖过程中严重的玻璃化现象得到有效缓解;(4)加入抗氧化剂,选择合适的外植体材料以及缩短继代周期对于减轻褐化有一定效果。采用瓶内生根和瓶外扦插生根两种试管苗生根方法培养时发现,后者生根率和成苗率都很高;苗基部蘸1000ppmIBA,扦插于上层蛭石、下层珍珠岩(体积比1:1)的基质中,成活率81.9%,生根率91.6%,而且这种方法可简化培养程序,缩短成苗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