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20世纪30、40年代,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突破国民党封锁线,成功访问延安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记者、军事家、知识分子进入延安,他们以“他者”身份观察延安,记录延安,书写延安,拉开了国际社会了解认知“红色圣地”延安的序幕。尽管他们的第一身份不是作家,但他们的延安书写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征,一时间佳作迭出,蔚为大观,在中国和西方世界均产生了重大且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西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世纪30、40年代,自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突破国民党封锁线,成功访问延安以来,越来越多的西方记者、军事家、知识分子进入延安,他们以“他者”身份观察延安,记录延安,书写延安,拉开了国际社会了解认知“红色圣地”延安的序幕。尽管他们的第一身份不是作家,但他们的延安书写兼具纪实性与文学性的双重特征,一时间佳作迭出,蔚为大观,在中国和西方世界均产生了重大且广泛的影响,其中一些经典作品的影响力经久不衰。西方作家的延安书写从国际视野出发,将延安置于世界革命历史的广阔时空之中,带来了不同于本土作家的别样叙述,是延安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有研究多关注其史料价值和新闻学价值,而其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学价值则被忽略。本论文以1936—1949年间西方作家延安文本中的军民书写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作家身份与延安军民书写在内容、风格、情感价值等方面的特征,并在与本土作家延安书写的参照比较基础上,探究西方作家延安军民书写的艺术特质、价值导向及文化意义,为新时代深入认识延安革命文化提供新的参照视角。论文首先梳理了西方作家从西方到中国再到延安的生命历程,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生命体验,为进一步探讨西方作家延安军民书写理清了脉络。然后,以文化身份理论为基础,具体分析自由主义捍卫者、共产主义信仰者、反法西斯知识分子三种身份类型的西方作家延安军民书写的内容聚焦与思想内涵,以及作家文化身份的差异与其军民书写的内在联系。在此基础上,从叙事聚焦、叙事结构两个角度分析西方作家延安军民书写的艺术特质:一是多元聚焦立体展现延安军民精神风貌,二是非线性叙事结构勾连历史内外。西方作家基于读者意识,将延安军民置于革命历史之中的书写,使其作品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文章的最后,着力探究西方作家延安军民书写的价值导向及文化意义。西方作家以关注个体命运和生命成长作为价值导向,这种价值导向使西方作家的延安军民书写具有了独特的文化意义,它不仅在世界范围内建构了全新的中国人形象,记录和见证了延安的历史生成,更是照亮了现实和未来。当然,西方作家的延安军民书写自有其局限性,但其深广的文化价值和独特的艺术魅力历久弥新。
其他文献
随着国家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进城的加快,土地利用和经济建设成为日益关注的焦点。既要广泛地利用农村的土地资源,提高土地的有效使用率,同时,也为了能够使我国所宣传的新农村的目标早日实现,使生活在农村的人们都能够过上更好的日子,使生活在农村的人们切实感受到生活环境被完善,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大力实施农民集中居住工程。农民集中居住能够有效的集约土地资源,推进规模化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民的人居环境。但是,集
莫兰迪的绘画语言平和安静、内敛质朴、简约明晰却又微妙丰满。柔和优雅的灰色系加上极简的几何形态与独特的空间,呈现出真切可感的永恒之美,其绘画艺术影响深远。笔者沿着前人的研究,带着对当下的思考,进行《静·时空》系列中国画的创作,通过四个场景分别描绘了笔者在不同空间环境下的学习生活状态。意欲从莫兰迪的绘画语言中探知绘画原初的意义,并在其影响下,将光影空间、造型与色彩等紧密围绕感受进行经营布局:设色中采用
赫伯特·马尔库塞,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人本主义思潮的代表,他提出了一种激进政治理论。马尔库塞认为,在发达工业社会,人的主体性丧失,人被平滑的整合到各种社会控制形式之中。在深入揭示当代人生存的文化困境基础上,重新考察发达工业社会新形势下依靠谁去进行革命亦即“新的革命主体”何以可能的问题,马尔库塞提出了一种人类解放和社会变革的历史主体思想。本文从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立场出发,综合解读马尔库塞不同时期的文本
2018年初《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公布之后,在高中阶段地理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各位地理教师的基本共识。但是学生地理核心素养该如何去评价成了当前教学的一个难题。目前地理教师多采用的是终结性评价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价,一般评价的结果侧重于鉴定和选拔功能,但学生的素养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很难通过一场考试来测评。而表现性评价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代表之一,它能在课堂教学过程
本文从共时层面对“日前”“日内”“日后”这一组时间词在语义表达、句法功能和语用功能这三个方面进行了考察;从历时层面对它们的词汇化历程和机制进行了考察,并对“日前”和“日内”在历时发展中的词义演变原因做出了分析。具体情况如下:其一,本文从共时层面考察了“日前”“日内”“日后”这一组时间词的使用情况。我们对相关辞书和语料库进行查阅,对“日前”“日内”“日后”这一组时间词在现代汉语共时层面的语义表达、句
自我与自然的联结感知是亲环境的认知基础,在此基础上进而发展出内在的亲环境情感体验,亲环境行为则是在认知、情感的综合影响下表现出的一种绿色可持续行为。亲环境倾向的认知、情感与行为意愿是与自我发展相关且相互影响、紧密联系、层层递进的心理过程。早期青少年对于自我与自然关系的认知相对保留了纯粹性,较少受到社会背景文化和制度的限制;中期青少年正处于情感发展丰富多样的时期,易受情感支配;晚期青少年的自恋性格与
本论文提出基于变径技术的光纤包层型SPR传感器,其中一种变径技术主要是通过CO2激光器在光纤上刻制不同周期、深度、个数的V槽来有效的使纤芯中的光耦合进入包层中,在V槽后2cm包层上镀制金膜,并焊接大芯径多模光纤对光纤包层中的光进行收集传输,构造新型光纤包层SPR传感器,通过改变V槽形态使SPR入射角发生改变,从而可对应变、弯曲进行传感,并且,在阶跃多模光纤上刻制V槽能够调节纤芯区域SPR入射角角度
人们每天都在经历各式各样的事情,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快乐总是短暂的、易于接受的,而如何化解苦难带来的负性情绪却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人生议题。曾遭受的不公待遇、尴尬经历、情感矛盾甚至一些重大生活事件等,如何直面、接纳它们,事关个体身心健康以及社会和谐稳定。我们的大脑具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机制,有选择性的遗忘是对这些事件更好的接纳,这类遗忘被称为有意遗忘。有意遗忘是一种认知过程,人们会自愿地、有目的地忘记不想
提供先前所学项目中的一部分作为提取线索时,被试对其他项目的回忆成绩反而比没有线索时更差,这一现象被称为部分线索效应。目前,关于部分线索效应的研究集中于项目记忆领域,但个体对于某一事件或经历往往是以联结或捆绑的方式表征的,且已有关于联结记忆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对提取条件进行操纵的研究有限,尚不清楚这一在提取阶段呈现部分线索所诱发的遗忘现象能否扩展到联结记忆中。因此,本研究通过两项行为实验和一项ERPs实
“给”字句一直是汉语界研究的热点话题。许多学者围绕“给”的词性、语义、句法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给”字构式允准的动词类型,“给”字构式的构式义以及“给”的语法化问题等。“给”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关于以下两点的研究还存在不足之处。1、在现代汉语中,通过与“V给”的对比分析,“给NP VP”构式的句法语义特征是什么?“给NP VP”构式的不同意义允准的动词和名词有什么特征?2、从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