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特征的组学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anxian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可致多系统器官损伤的自身免疫病,其特点是体内大量自身抗体和持续慢性炎症的存在。SLE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研究表明,人体肠道微生物群可能参与包括SLE在内的多种自身免疫病的发生和发展。然而,目前报道的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研究样本量较小、检测精确度较低且多数未排除药物干预作用的影响。本研究旨在克服上述限制,结合高精度的粪便鸟枪法宏基因组和代谢组检测,深度剖析未经治疗干预的SL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研究方法:我们招募了 117名3个月内未经治疗干预的SLE患者和1 15名性别和年龄匹配的健康对照,分别采集了他们的临床信息、血液样本和粪便样本;其中有52名SLE患者提供了治疗后的样本和信息。我们通过鸟枪法宏基因组测序检测了研究对象的粪便微生物群特征,通过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了研究对象的粪便非靶向代谢谱,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剖析了 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多样性、分类学组成和功能通路改变。进一步,我们采用了基于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的分析方法,分析了 SLE肠道富集细菌在粪便样本和唾液样本的近缘性,以判断SLE患者肠道富集细菌是否部分来源于口腔。我们还从免疫表位数据库下载了已被证实的SLE自身抗原表位序列,将它们与SLE患者相关微生物的基因组序列进行比对,并运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验证与SLE自身抗原表位相似的微生物肽段是否能引起SLE患者外周血免疫细胞的应答。最后,我们还将SL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分别与MRL/lpr狼疮小鼠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未经治疗干预的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的丰富度和均衡度下降,与健康对照的肠道微生物群分类学组成具有显著差异,其中有7个细菌物种在SLE患者增高、治疗后显著降低。在SLE患者的粪便样本与一般人群的唾液样本中,有些细菌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非常相似,提示在SLE患者肠道增多的这些细菌可能部分来源于口腔移位。我们还找到了两条可以模拟SLE自身抗原表位的细菌肽段。其中一条模拟了 Smith抗原的T细胞识别表位,引起部分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表达IFN-y和IL-17A的细胞增多;另一条模拟了 Fas抗原的B细胞识别表位,能够与部分SLE患者外周血记忆B细胞分泌的IgG特异性结合。粪便宏基因组和代谢组的肠道微生物群功能联合分析显示,SL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功能通路存在显著异常;其中,我们重点分析了在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中上调的“精氨酸-鸟氨酸-脯氨酸”合成路径和下调的支链氨基酸合成通路。此外,对比分析显示,SLE患者和狼疮小鼠存在很多共性的肠道微生物群功能改变而非组成改变;相比于健康人,SLE患者和原发性干燥综合征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特征均更为类似。研究结论:本研究通过组学数据深度解析了未经治疗干预的SLE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改变特征。我们发现了 SLE患者肠道微生物群特征和临床指标的一些重要关联,提出SLE患者肠道富集菌种部分来源于口腔细菌的移位,并鉴别出两条通过分子模拟机制对SLE患者具有潜在致病作用的细菌肽段。本研究的发现为后续SLE相关微生物群机制研究提供了大量有效信息,为指导SLE有效防治提供了新思路。
其他文献
[研究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DHCA术后短暂或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极大程度上威胁着心外手术患者的预后。目前人们对DHCA导致脑损伤的病因机制仍知之甚少,临床上缺乏针对DHCA相关脑损伤有效的治疗及预防策略。本研究拟通过揭示DHCA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的变化,探索circRNA在DHC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参与高血压病理过程,但其机制尚未阐明。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方式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发现高血压人群中输卵管糖蛋白1(Oviductalglycoprotein 1,OVGP1)启动子区cg20823859位点甲基化程度降低,在高血压人群血浆和大鼠球囊损伤血管重塑模型中OVGP1表达上调。然而,OVGP1参与血压调节
背景和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disease,CVD)是我国居民死亡和疾病负担的首要原因。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CVD一级预防的根本措施,身体活动是生活方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代谢当量(Metabolicequivalent,MET)衡量清醒时的活动强度,可将身体活动划分为久坐行为(≤1.5 MET)、低强度身体活动(1.6-2.9 MET)、中等强度身体活动(3.0-5.9 M
背景与目的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全球疾病负担和死亡的首要病因。通勤相关的身体活动是日常身体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西方人群的研究表明,积极通勤方式与CVD发病及死亡风险降低相关。然而,选择积极通勤方式可能增加个体大气污染暴露水平。部分欧美国家证据提示,大气污染不会抵消积极通勤所带来的心血管健康获益。但是,由于通勤方式、环境因素与疾病谱的差异,其结果不能
基于电子病历和机器学习构建老年住院病人电子衰弱指数背景:推动“健康老龄化”是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关键举措,而衰弱作为老年人健康生活的阻碍,需要尽早识别并尽快干预。当前,利用电子病历识别老年住院患者衰弱状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本研究拟联合机器学习和电子病历技术构建老年住院病人电子衰弱指数。方法:本研究入组2013年7月至2019年9月期间年龄≥65岁首次入院患者47349例作为训练集
第一部分探索左束支起搏心电图形态与解剖位置、电学同步性的相关性背景:左束支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生理性起搏方式,其可行性和短期安全性已得到证实。但是,目前关于不同部位的LBBP是否存在差异,我们却知之甚少。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不同部位LBBP的电生理特征。方法:本研究连续入组68例自身QRS时限正常且成功接受LBBP植入的患者。根据L
研究背景寻常型银屑病是一种免疫相关的慢性炎症性疾病,目前银屑病在我国的患病率为0.47%。因其病情慢性和极易复发的特性,目前尚无根治方法。究其原因,系该病的致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限制了有效治疗手段的探索开发。因此,加强对寻常银屑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治措施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社会意义。肿瘤坏死因子 alpha 诱导蛋白 3(tumor necrosis factor alpha-induced p
微生物群在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诊断中的价值及相关性研究目的:人类微生物群是由栖息在人体口腔、肺、肠道等部位的以细菌为主、还包括病毒和真菌等组成的一个复杂生态系统,微生物失调等改变与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多种疾病有关。但微生物群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尚不明确,目前国内及世界上仍缺乏针对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特异性微生物群构成的研究数据。本研究通过比较局部晚期或晚期肺癌患者与非肿瘤人群的肠道及口腔唾液菌群构
背景:近年来,以颈椎病、椎管狭窄症、椎间盘突出症等为代表的脊柱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是造成颈肩部不适、腰背部疼痛、四肢疼痛及间歇性跛行等症状的主要病因。脊柱手术是解除脊髓或神经根压迫,改善相关临床症状最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却存在着难度大、风险高、并发症多和学习周期长等问题。因此,寻找有效手段降低脊柱手术难度,减少手术风险与术后并发症,已经成为脊柱外科领域亟待解决的研究难题。医疗手术机器人相较于传统的人
目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升高是冠心病(coronaryarterydisease,CAD)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LDL颗粒的异质性差异,在CAD进展中的作用不尽相同,近年来有关LDL亚组成分与CAD的相关性研究也越来越多。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small dense low-density lipopr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