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西方经营模式的影响,我国上世纪九十年代亦掀起了多元化经营热潮,并逐渐成为企业扩张的主要模式。随着企业多元化经营的不断发展,通过范围经济带来的多元化收益逐年缩水,其负面影响亦日益显现。近年来随着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完善,拥有资金优势的投资者会参股同行业其他企业,以谋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从而产生股东联结(即连锁股东)的现象。基于以上现实背景,从股东层面探析如何优化我国企业多元化行为已经成为学术界与业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本文采用规范性分析与实证性分析进行理论演绎和数据检验,探究连锁股东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进一步地,通过资源效应、治理效应、信息效应进行纵深机制梳理与检验,结果表明三类机制均为企业聚焦主业发展的具体路径,为优化多元化经营提供了具体的机制借鉴。更进一步地,基于连锁股东异质性、企业特征及制度环境进行分析,以期从微观到宏观横向剖析企业内外部环境对研究结论的差异化影响。最后从资产剥离、全要素生产率等方面分析了连锁股东更深层次的经济后果。鉴于以上思路,本文以2007-2019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通过理论推演与实证检验考察了连锁股东对多元化经营程度及类型的影响,提炼至如下结论:第一,通过“归核”和“扩张”的竞争性视角来探究连锁股东对多元化经营的影响。一方面,连锁股东可以通过资源共享与协同治理来促使联结企业回归主业经营,另一方面连锁股东亦可因范围经济利益和市场垄断进行扩张经营。经检验,连锁股东可以有效降低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主要表现为“归核效应”。第二,为厘清连锁股东“归核化”效应影响机理,本文从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及信息效应进行纵深机制考察。根据多元化经营动因的理论分析,一方面企业通过多元化经营构建内部资本市场以缓解融资约束,另一方面主业创新匮乏导致企业主业发展缺乏驱动力从而引致企业跨行业经营。连锁股东的资源效应可以为企业补充新的融资渠道,亦可以通过技术创新互补提升联结企业创新活力。除此之外,管理层具有代理动机,企业通过多元化扩张以满足“帝国构建”私欲。除管理层之外,大股东亦有通过扩张经营来侵占小股东利益的“掏空”动机。因此,代理问题亦是多元化扩张的重要动因。经过实证分析表明,连锁股东主要通过发挥资源效应(缓解融资约束和提高主业创新水平)、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两类代理问题)以及提高企业信息透明度(抑制股价同步性)三条作用途径对企业多元化经营产生影响。根据高层梯队理论和资源组合理论形成机制可知,股东监督治理以及资源引入能力必然受到股东自身认知风格和价值理念的影响。连锁股东异质性研究发现,当连锁股东具有金融背景,民企性质以及存在委派董事的情况下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更大,“归核”效应更显著。第三,基于企业特征研究发现:当沉淀性冗余资源较高、非沉淀性冗余较低时,连锁股东对企业多元化经营影响更大,“归核”效应更显著;资产专用程度对连锁股东的“归核”行为亦产生了影响,在资产专用程度较低的企业,连锁股东对多元化抑制功能更为显著;连锁股东在管理层权力较高的情况下对企业多元化经营的影响更大,“归核”效应更显著;与国有企业相比,连锁股东对企业多元化的“归核”效应在民营企业中更显著。第四,基于制度环境差异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对多元化经营的作用受外部经济制度环境影响。具体而言,与产业政策支持性行业相比,连锁股东对企业多元化的影响在非支持性行业中更显著;与市场化进程高的地区相比,在市场化进程低的地区更显著;同时,在外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较低的环境下,连锁股东可以实现与经济政策的协同治理以抑制多元化扩张。第五,多年以来有关多元化经营经济后果的研究并未取得一致结论。鉴于连锁股东具有资源效应、治理效应及信息效应可有效抑制企业多元化经营程度,促进企业向专业化转型。那么连锁股东的“归核效应”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连锁股东通过资源重配是否影响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又对经营价值产生何种影响?对连锁股东之于多元化经营后果研究发现,连锁股东可以有效促进资产剥离、抑制非相关多元化、促进相关多元化,并最终带来全要素生产率及多元化经营价值的提高。本文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多元化经营的动机理论,同时亦为多元化实践带来了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我国当前正处于经济转轨的关键阶段,“聚焦特色,深耕主业”是当下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首先,企业在引入战略投资者时,不能盲目追求投资者的资源多元化,更应关注投资企业行业背景,注重引入同行业优势资源集中到主业,做到资源效率最大化;其次,针对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带来严重的社会经济挑战,企业复工复产及经营战略规划应明晰主业方向,剥离非相关的业务,收缩战线,瘦身精简,在细分市场中实现战略聚焦;再者,扫清体制机制障碍,增加连锁股东在国有企业中的“话语权”,利用股东联结带来的资源及治理优势助力国有企业“破局蜕变”;最后,进一步优化企业市场环境及完善内部治理机制,发挥连锁股东委派董事的监管作用,集中优势发展主业,确保企业发展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