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在我国食品的零售渠道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超市和农贸市场。调查显示,我国食品安全的环境是十分严峻的,但与其他各种食品销售通道尤其与农贸市场相比,连锁超市是食品零售环节最安全的通道。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农贸市场是城镇居民购买生鲜食品的主要场所,它曾在我国“菜篮子工程”中承担着零售环节的重要任务。然而,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生鲜副食品的消费需求呈现出一种多元化、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要求购物环境的舒适性、购物时间的便利性、经营品种的多样性、消费质量的安全性、服务与价格的竞争性。生鲜超市作为现代流通的经营方式,能够较好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实施“农改超”是现代流通发展的必然趋势。“农改超”即把城市中的农贸市场改造为生鲜超市。我国的“农改超”是国家改进“菜篮子”工程工作的一项重要政策。“农改超”具有种种好处,但在改造过程中也面临着种种困难。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改超”的发展阶段、各种成功模式、失败的教训。并以厦门市和厦门市湖里区的“农改超”为研究对象,详细介绍了他们在“农改超”的推进过程中的主要做法、进展、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厦门市“农改超”的改进建议。本文的研究对目前进行“农改超”的城市,特别是厦门市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作用。本文分七章,结构如下:第一章是研究背景和本文框架。第二章介绍了我国食品安全现状,比较了消费者对超市和农贸市场食品安全的态度,初步得出生鲜食品在超市销售的趋势。第三章介绍我国农贸市场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作用、存在问题。第四章介绍我国“农改超”的发展过程、“农改超”的优点、面临的难题和各种模式。第五章介绍厦门市农贸市场的情况、厦门历史上的“农改超”、厦门目前“农改超”的情况。第六章着重介绍了厦门市湖里区在推进“农改超”过程中的主要做法。第七章对厦门市政府、生鲜超市的经营者提出了“农改超”的改进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