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调查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的流行状况及其耐药谱,分析耐药结核病患者人群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特征、既往治疗史、地区分布特征及人口流动等因素与耐药结核病在当地流行的关系,探讨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产生的影响因素,为当地制定有效的耐药结核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资料。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以张家口地区17个县(区)作为研究地点,开展以人群为基础的结核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选取2018年8月-2019年8月间新登记的痰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阳性的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设计统一的患者信息调查表用于基础资料的收集,同时查阅病史记录,获取选取的研究对象的其他基本资料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应用对硝基苯甲酸和噻吩-2-羧酸肼培养基鉴别研究对象痰标本中分离出的菌株是否为结核分枝杆菌,再对临床分离株进行一线抗结核药物[共四种,包括异烟肼(INH)、利福平(RFP)、乙胺丁醇(EMB)及链霉素(SM)]和二线抗结核药物[共两种,包括氟喹诺酮(FLQ)及卡那霉素(KM)]敏感性试验,获取耐药谱。对研究过程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并应用相关统计分析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与分析。结果:1. 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流行情况研究期间共有102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纳入研究,其中对选取的六种抗结核药全部敏感的菌株为837株(81.42%),对上述六种抗结核药存在一种及以上耐药率为18.58%,其中初治耐药率为10.43%(81/776),复治耐药率44.05%(111/252),复治耐药率高于初治耐药率(χ~2=141.47,P<0.05)。本研究分离获取的结核分枝杆菌耐药率:INH为11.96%,RFP为7.29%,SM为6.71%,EMB为4.67%,OFX为2.63%,KM为0.49%;从复治患者中分离出的菌株对6种药物的耐药率均高于初治患者(P<0.05);初治、复治患者分离出的菌株对INH的耐药率均为最高,分别为7.47%和25.79%。纳入研究的1028株结核分枝杆菌分离株中仅对一种抗结核药物耐药的菌株有89株,单耐药率为8.66%。其中初治单耐药率为7.35%(57/776),复治单耐药率为12.70%(32/252),后者高于前者(χ~2=4.90,P=0.03);多耐药率为3.70%(38/1028),其中初治多耐药率2.58%(20/776),复治多耐药率7.14%(18/252),后者髙于前者(χ~2=8.56,P=0.00);MDR菌株有64株,MDR率为6.23%,其中包括初治MDR 17例,初治MDR率为2.19%,复治MDR率为18.65%(47/252),后者髙于前者(χ~2=39.36,P=0.00);XDR菌株有5株,XDR率为0.49%(5/1028)。不同性别和不同年龄组耐药结核病患者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2.56和6.44,P>0.05)。但研究发现41-60岁年龄组患者MDR率高于高年龄组(>60岁年龄组,χ~2=5.92,P=0.02)和低年龄组(<20岁年龄组,χ~2=5.71,P=0.02)。坝上地区耐药率(χ~2=11.37,P=0.02)及MDR率(χ~2=14.19,P=0.01)均高于坝下地区。2.耐药结核病影响因素分析单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选取的多种因素与初治患者耐药的产生均无统计学意义。与复治耐药的产生有相关性的因素有六个,为居住地区、性别、民族、治疗次数、首次治疗持续时间及治疗中断次数等;复治患者MDR的产生有相关性的因素有七个,为居住地区、年龄、民族、文化程度、家庭收入、治疗次数及治疗中断次数等。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复治患者耐药的产生在男性、多次治疗、多次治疗中断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存在相关性(P<0.05),复治患者MDR的产生在家庭经济收入低、多次治疗、多次治疗中断的患者中容易出现,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1.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发生率与全国水平相比较低,但MDR发生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提示本地区耐药结核病形势严峻。2. 与其他一线抗结核药物相比,张家口地区SM的耐药水平较国内平均水平降低显著;二线抗结核药物OFX的耐药率较低,但OFX耐药与一线抗结核药物耐药及MDR存在一定的相关性。3. 坝上地区耐药率及耐多药率均高于坝下地区,41-60岁年龄组耐多药率高于其他年龄组。耐药结核病的危险因素包括流动人口数量、治疗次数及中断次数等,耐多药结核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家庭经济收入、治疗次数及中断次数等。4. 张家口地区耐药结核病产生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复治耐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