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应用肿瘤标志物联合诊断肝脏恶性病变,并建立诊断公式;通过常用肝功能指标评估肝切除术后肝衰发生率,并建立预测公式。方法:回顾性分析泸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9年4月1日-2011年12月31日99例肝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1)将99例患者根据术后病理诊断结果分成恶性病变组与良性病变组,应用SPSS软件,采用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甲胎蛋白、癌胚抗原、糖链抗原19-9、α-L-岩藻糖苷酶、铁蛋白有无统计学差别,对有统计学差别的变量经对数转换后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建立肝脏恶性病变诊断公式,用于肝脏良、恶性病变的判断,并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性能。(2)将99例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肝衰分成肝衰组与非肝衰组,采用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两组间的术前一般情况、肝功、肾功、血脂、血常规、电解质、凝血功能、手术情况等项目,将有统计学差别的项目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建立肝衰预测公式,用于预测肝切除术后肝衰发生的可能性,并用ROC曲线评价其诊断性能。结果:(1)99例患者中,恶性病变组62例,包括:肝细胞癌50例,肝胆管癌4例,肝混合癌2例,肝肉瘤样癌1例,肝腺癌1例,转移性肝癌3例,胆囊癌肝侵犯1例。良性病变组37例,包括:肝胆管结石11例,肝血管瘤25例,肝脏炎性假瘤1例。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别的变量是甲胎蛋白、癌胚抗原、α-L-岩藻糖苷酶、血清铁蛋白(P<0.10),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后,癌胚抗原被剔除,最终甲胎蛋白、α-L-岩藻糖苷酶、血清铁蛋白进入回归方程,其回归系数分别是:0.691、2.397、1.337,并由此得出肝脏恶性病变诊断公式:P=1/[1+e-(-13.152+0.691×ln(甲胎蛋白,ng/ml)+1.337×ln(铁蛋白,ng/ml)+2.397×ln(α-L-岩藻糖苷酶,U/L)],该模型的最佳分界点是0.60,在这个分界点下,该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的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897、0.952、0.920、0.048、0.103、0.849、0.963、0.870。(2)99例患者中,肝切除术后发生肝衰者15例,其中死亡1例,术后第五天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低于50%和胆红素升高超过50μmol/L1例,术后顽固性腹水8例,顽固性腹水合并术后五天胆红素升高超过50μmol/L4例,术后五天胆红素升高超过50μmol/L1例。肝衰组与非肝衰组经t检验、χ2检验、秩和检验比较有差别的变量是:病变性质、肝硬化、乙肝表面抗原、甲胎蛋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直接胆红素、总胆汁酸、碱性磷酸酶、脂蛋白(α),白细胞、血小板、血清白蛋白、胆碱酯酶、α-L-岩藻糖苷酶、血清钙、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比率、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P值均小于0.05,将其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最终乙肝表面抗原、总胆汁酸、胆碱酯酶、凝血酶原时间进入回归方程,其回归系数分别是1.985、2.095、-2.684、12.936,由此得出肝切除术后肝衰预测模型:P=1/[1+e-(2.095×ln(总胆汁酸,μmol/L)-2.684×ln(胆碱酯酶,U/L)+12.936×ln(凝血酶原时间,秒)+1.985×HBsAg(阳性为1,阴性为0)-18.33]。该模型的最佳分界点是0.20,在这个分界点下,该模型的灵敏度、特异度、总的符合率、误诊率、漏诊率、Youden指数、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是:0.923、0.867、0.875、0.133、0.077、0.790、0.545、0.985。结论:甲胎蛋白、铁蛋白、α-L-岩藻糖苷酶三项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能够提高肝脏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性;肝切除术患者术前总胆汁酸升高、胆碱酯酶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乙肝表面抗原阳性是术后肝衰发生的危险因素,代入模型可用来预测术后肝衰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