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四川盆地天然气开发中虽然对有水气藏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但由于气藏类型越来越复杂,加之后人对气田水的认识水平、认识程度都有差异,以致认识不统一,不能对生产形成强有力的指导。因此有必要在蜀南地区这种开发历史较长,活跃水侵气藏类型多样,治水经验丰富的开发实践基础上,结合前人认识,对该地区目前重点水侵活跃气藏不同出水特征,开展有效的治水措施研究,形成完整的、系统的有水气藏开发技术对策,全面提高有水气藏的开发效果。针对有水气藏特殊性的分析理论方法和技术,已有一些经典理论方法,近年来又出现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并且四川盆地有水气藏开发研究也形成了一系列的特色技术。本文在回顾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有水气藏开发历程及技术思路变化特点,将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气藏的开发历程划分为控水采气、被动排水采气、主动排水、气藏整体治水等四个阶段;再认识已有的有水气藏开发经验。建立了判断蜀南地区嘉陵江组有水气藏水侵活跃程度的指标体系,分析了15个生产动态指标,提出了水体相对气藏容积比值系数、水气比上升速度、累积水气比、明显见水~2009年6月阶段水气比、地层水明显增加时影响气藏的采出程度、累积出水井比例、出水后单井最大日产水等7个关键指标,对有水气藏的水侵活跃程度进行了定量描述。据此将有水气藏的水侵活跃程度划分为强、较强、较弱三大类,并研究了各类有水气藏的地质特征、出水特征。选取水侵活跃程度强的典型气藏——合江嘉陵江组气藏,水侵活跃程度较弱的典型气藏——麻柳场嘉陵江组气藏,对其开发历程、地质特征、出水特征、治水效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综合研究分析,认为水侵影响因素主要分为静态地质和开发动态因素,静态地质因素主要有裂缝(含断层)发育程度、产状和可动水体能量大小,开发动态因素主要有采速大小等因素。从而提出了针对蜀南嘉陵江组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的治水思路,认为活跃水侵气藏应遵循“主动、及早、整体”的思路,应将气藏整体治水技术思路贯穿于气藏开发的全过程;治水对策应以“有效释放水区压力、适当保持气区压力”为目标。这不仅是对有水气藏开发技术思路和方法的进一步扩展,而且对此类嘉陵江组裂缝—孔隙型有水气藏进行有效治水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