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先天缺牙的分类,根据病变是否累及全身其他器官和系统,可分为单纯型缺牙和综合征型缺牙;根据牙齿缺失数目(除外第三磨牙)的多少,可将其分为三类:1)缺牙数目小于6颗,称为先天少牙;2)缺失6颗及以上,称为先天寡牙;3)全部缺失,称为先天无牙。根据有无家族遗传史,可将先天缺牙病例分为散发病例和家族遗传病例,而后者常见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连锁遗传等。引起先天缺牙的基因很多,包括MSX1,PAX9,AXIN2,WNT10A,EDA,EDAR,EDARADD,TP63等至少80种以上的基因。其中,EDA基因是目前已明确的和单纯性和综合征型缺牙均相关的基因。目的:1)收集若干个先天缺牙家系(综合征型和单纯型),详细记录家系成员表型和遗传特点等家系信息,总结遗传病的特征;2)通过聚合酶链反应(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EDA、EDAR和TP63等基因序列,筛查致病基因,完善突变谱,并为今后的病因学研究提供基础。材料和方法:1)厦门市口腔医院门诊临床诊疗过程中发现先证者,告知实验目的和意义,患者知情同意后,签订同意书的前提下(未满14岁儿童由其监护人代签),对先证者及家系成员进行现场采访和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并记录结果,分析表型特点和遗传方式,并收集遗传样本,采用改良盐析法提取其外周静脉血的基因组DNA;2)对收集到的部分家系成员进行EDA、EDAR和TP63等基因序列分析,筛查致病基因,并分析其突变类型及氨基酸的相应变化。结果:1)收集到六个先天缺牙家系(五个综合征型缺牙和一个单纯型缺牙),均无血缘关系,他们分别来自福建、四川、江西以及上海等地,共有八名患者,其中六位先天缺牙综合征型的患者均伴有EDs的部分或典型表现。家系收集为先天缺牙家系致病基因的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2)对其中的四个家系(家系1,2,3,6)进行PCR扩增和候选致病基因外显子区直接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患者TP63外显子2和家系6患者EDAR外显子4各出现一个错义核苷酸改变(分别为TP63 c.184G>C,p.62V>L和EDAR c.751A>G,p.251M>V),这些核苷酸改变分别在家系内正常人和无血缘关系的250个正常个体中均未检测到,并在数据库中排除已知SNP;家系2患者EDAR基因外显子9中出现一个同义核苷酸改变,经数据库筛查为一已知SNP(c.750 C>T,p.250S);家系3先证者EDA外显子3出现一个大片段缺失(Del Ex 3),该大片段缺失在家系内正常人和无血缘关系的250个正常人中均未检测到。结论:1)本研究共收集到六个先天缺牙家系,其中6位先天缺牙综合征型患者具有EDs的典型或者部分表现;2)对以上病例的EDA、EDAR、TP63等致病基因进行突变检测,在其中三个家系中发现了 3个突变(2个错义突变和1个大片段缺失),初步推测该突变为致病突变,研究结果将进一步扩大中国患者先天缺牙的致病突变谱,为深入了解以上基因在牙齿等外胚叶附属器官发育中功能和机制提供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