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肝癌在我国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患者数量仍在上升的少数几种死亡率较高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肝癌死亡率为20.4/100000,约占全世界肝癌死亡人数的一半之多,居总恶性肿痛死亡率的第2位,其治疗难度是各种恶性肿痛之首,而肝切除手术目前仍是肝癌治疗的首选方法,但是肝切除术后出血、感染、胆漏、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影响着患者术后的恢复,术后过度炎症反应,IL-1、IL-6和TNF-α此类关键促炎细胞因子,在它们的互相影响下形成了很多正反馈环,因而促使了“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导致了炎症反应持续加重,破坏术后残余的肝组织。肝切除手术对肝功能损伤甚至发生肝功能衰竭的死亡率目前仍较高,因此预防患者术后感染、促进肝功能的恢复成为临床工作的重点。经过常规抗感染、营养支持及保肝治疗,患者可顺利出院,但是术后并发重度感染、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其住院时间及费用明显增加。中医药在清热解毒、增强体质方而有着明显的优势,研究表明血必净在治疗各种急危生命重病、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等方而有明显功效。但血必净在肝切除领域尤其对术后肝功能恢复的研究甚少,本研究旨在通过临床研究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应用于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改变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疗效,为肝切除术后治疗提供依据。目的:通过随机对照临床试验,观察血必净注射液应用于肝切除手术病人的临床疗效,尤其是对肝功能及炎性因子的改变的影响,以进一步明确其临床疗效,为肝切除术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本试验以2014年01月~2015年01月间在解放军81医院肿痛外科行肝切除术的60例病例作为观察对象。以抗感染、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20例作为空白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乌司他丁,于术后当天使用乌司他丁20wiu(2次/天)静脉滴注5天20例作为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配合血必净,于术后当天50ml血必净注射液(2次/天)静脉滴注5天20例作为实验组。3组于术前及术后第7天行ICG排泄试验,并于术后第1天,第3天,第7天分别抽血检测血常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肝功能: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天冬氨酸转氨酶、白蛋白;炎性因子:白介素-1、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经试验观察比较,肝切除患者围手术期WBC、N,在空白组、对照组、治疗组三组间比较,治疗组在术后第三日时效果明显优于空白组,治疗组、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患者围手术期TBIL、DBIL、ALT、AST、ALB在三组中之间无明显差异;患者围手术期ALB三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术后ALB恢复明显优于空白组,治疗组在术后第3日时与对照组存在差异,在术后第7日时无明显差异;患者围手术期IL-1在三组之间,空白组相对于对照组及治疗组有明显升高,但在术后第3日时有下降,至第7日与对照组、治疗组趋于一致。患者于围手术期,TNF-α在三组之间于术后第3日到达峰值,且治疗组在第7日时明显下降。患者于围手术期,IL-6在三组间比较发现,治疗组在术后第1日明显高于空白组,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术后第3日时,三组均达到峰值,但治疗组较其他两组明显升高,第7日,治疗组与空白组、对照组相比明显下降。结论:血必净注射液的使用过程中,术后前期IL-6的释放抑制了IL-1、TNF-α的释放,减少了炎症级联反应的发生,减少了对肝细胞膜的损伤,同时IL-6的释放,可以促进剩余肝脏内的蛋白水解酶被激活,使得剩余肝脏组织中静息肝细胞被激活,使得肝细胞再生,促进了患者术后肝功能的恢复,防止患者肝功能衰竭并发症的发生,降低了肝切除围手术期的死亡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