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墨烯/纳米金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及在电化学分析中的应用

来源 :湖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went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污染物,尤其是高毒性的环境污染物,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有必要对环境污染物进行实时跟踪检测,确保人类生产生活的安全。金纳米有良好的导电性,且对4-硝基苯酚和三价砷离子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如果金纳米与石墨烯复合,那么该复合物既能保留金纳米原有的性能,并通过石墨烯的吸附作用和优异的导电性而产生协同作用,从而增强金纳米对这两种环境污染物的电催化活性,提升检测效果。本论文利用不同结构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修饰玻碳电极,系统研究了其对4-硝基苯酚和三价砷离子的检测作用,主要开展的工作有如下几方面:1、利用分步电沉积方法制备修饰电极,先采用循环伏安法从-1.4V扫描至0.6V以将还原氧化石墨烯沉积至玻碳电极表面,紧接着采用恒电位法在-0.3V处将金纳米沉积至石墨烯表面。然后利用该电极在0.067M pH6.0磷酸缓冲液中对4-硝基苯酚进行检测。通过在4-硝基苯酚溶液中的循环伏安扫描,确定了4-硝基苯酚在电极表面的电化学行为和在-0.2V处可用于检测的强峰。经微分差别脉冲伏安法(DPV)检测4-硝基苯酚获得两种线性范围:一种为低浓度线性范围0.05–2.00μM,另一种为高浓度线性范围4.00–100.00μM,检测下限为0.01μM;通过现代方波法(SWV)获得的检测线性范围为0.05–2.00μM,检测限下为0.02μM。该传感器具有优异的稳定性、重现性,并且通过与之前的电化学传感器对比发现,该电极从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上都优于仅仅只用石墨烯或金纳米修饰的电极。更重要的是该方法从电极的制备到4-硝基苯酚的检测的整个过程中都没有额外的有毒试剂参与且可循环使用,既绿色环保又经济节约、简单灵敏。在实际水样中的成功试用,证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检测的潜在价值。2、利用一步电沉积法制备层状结构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修饰的玻碳电极,金纳米穿插于石墨烯当中,将石墨烯架空,有效增大了复合物的表面积。电沉积在磁力搅拌和氮气保护下的0.3mg/mL氧化石墨烯溶液和0.25mM氯金酸混合溶液中进行,采用循环伏安法从-1.6V扫描至0.6V将还原氧化石墨烯/金纳米复合物一步沉积至电极表面并通过电极制备方法的选择,制备条件和检测条件的系统优化,使该电极对三价砷离子表现出良好的选择性和检测效果。通过阳极溶出伏安法,利用DPV检测三价砷离子得到线性范围为0.0830μg/L,检测下限为6ng/L。该传感器稳定可靠,抗干扰能力强并成功应用于三种实际水样的检测。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日趋深化,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涌向服务型行业。与此同时,世界上许多国家也在不断地调整经济增长模式,加快产业结构升级,来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地发展。服务业FD
目的:对牛黄解毒片中黄芩主要有效成分黄芩苷的转移率进行研究,考察实际生产过程中黄芩苷的动态变化情况,为制定科学、合理的黄芩苷含量限度提供技术支持。对牛黄解毒片中黄芩和
老勃鲁盖尔(Pieter Bruegel the Elder,1527-1569)是16世纪尼德兰十分重要的画家,他的绘画曾令权贵趋之若鹜,也是后辈画家竞相学习模仿的对象。老勃鲁盖尔的短暂一生既经历了
在现有的科研评价体系下,中文SCI期刊作为国内优秀中文学术期刊的代表,面临着优质稿源匮乏、学术影响力局限于国内的困境。期刊究竟该如何发展呢?笔者认为,中文SCI期刊发展应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的加快,以及人们环境意识的提高,人类更加重视和提倡文化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城市的历史街区的回归也越来越多地得到人们的呼吁。在城市的规划设计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一直以其思想和文化的恢宏灿烂而备受世人瞩目。文艺复兴发生的时代是欧洲从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渡时代,是欧洲在意识形态领域内开启的一场与封建文明决裂
目的:观察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外用溶液联合注射用氨磷汀治疗鼻咽癌患者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我院放疗科接受治疗的96例鼻咽癌患者为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公民参与政策制定的动力来自多方面:多元利益诉求、觉醒的公民权、政治文明目标的提出等。在这样的语境下,保障公民对政策制定的参与,不仅有工具意义—
目的探讨肺泡蛋白沉着症(PAP)的临床特征、疗效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治的9例PA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文献。结果 9例患者中,男4例,女5例;发病年龄29-65岁,平均年龄42岁;
2012年,电影《霍比特人1》的上映引发了人们的广泛关注。《霍比特人》(TheHobbit)是现代奇幻大师J.R.R托尔金最具代表性的奇幻作品之一。该作品诞生于1937年,问世之初就受到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