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负迁移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过程出现的一种常见错误,不过这类错误出现的具体数量还会因习得者母语、第二语言和习得阶段等变量的存在而有所不同。汉式英语、日式英语及其他很多英语变种就是因为英语受到习得者的不同母语的干扰而出现的。由于母语干扰的存在,很多习得者即使经过数十年的学习也很难达到目标语使用者的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地减少负迁移错误是第二语言习得中师生们值得重视的问题。近几十年来人们对此进行了相关研究并得出了不同的、甚至相互矛盾的结论。这些理论各有千秋,也让我们不好判断哪些理论在第二语言教学中更具有指导意义。笔者在本文中将针对这一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建议。教材、教法及学习环境等都是决定干扰错误的重要变量。不过,笔者更想强调的是对干扰错误具有同样不容忽视的决定作用的变量之一—年龄因素。多年以来,第二语言的引入年龄到底是早些更好还是晚些更好,至今尚无定论。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观察,笔者希望弄清两个问题:1)有没有迹象说明第二语言的早期导入有利于习得者减少或克服负迁移错误?2)第二语言的早期导入会干扰母语的正常习得吗?在观察过程中,观察对象在8个月大时便接触到了他的第二语言—英语。他的语言输入中包括来自笔者的纯英语或者纯汉语输入,以及来自他的母亲的纯汉语输入和频繁的“汉式英语”或者诸如“Daddy再见”之类的皮钦语输入。结果发现,观察对象在21个月大时开始出现“Daddy再见”之类的皮钦语输出,但是在经过笔者的几次矫正之后习得者就习惯了正常的纯英语输出或纯汉语输出。而通过比较可以看出,观察对象的母语习得没有因为英语的早期导入而受到干扰。如果第二语言的早期导入更有利于习得者减少或克服负迁移错误,那么是中国英语教学该改变状态的时候了—因为很多学校仍然将英语导入的时间放在初中阶段。根据观察结果,我们需要将这一时间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