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1年我国各类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26.9%。《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目标:到2020年毛入学率达到40%。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导致大学毕业生数量与就业市场之间供求矛盾的日益加剧。因此,探讨影响大学生就业能力、就业压力的因素及其内在联系,为高校就业指导及促进大学生顺利就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研究在综合查阅国内外相关资料的基础之上,以鲁西南区域的本、专科毕业生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大学生的心理资本、认知风格、就业能力、就业压力的现状及其关系进行研究,并通过实验探索团体心理干预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可能发挥的促进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发现,在性别这一人口学变量上,心理资本、就业能力、就业压力、认知风格的差异均不显著;不同学历背景的毕业生在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就业压力、认知风格方面的差异不显著。(2)心理资本在就业压力上存在显著差异,且低分组心理资本水平高于高分组心理资本水平。这一结论通过相关分析得到进一步验证,就业压力和心理资本存在负相关,即就业压力越低,心理资本水平越高;而过高的就业压力会降低心理资本水平。(3)心理资本在认知风格上存在显著差异,通过均值比较发现,心理资本水平在不同认知风格(场依存型—场独立型)上存在显著差异,表现为在心理资本水平方面场独立型的学生显著高于场依存型的学生。(4)回归分析的数据结果表明,通过对学历、性别这两个变量的控制,心理资本对就业能力的预测达到极其显著的水平。也就是说,随着心理资本的增强,被试的就业能力也显著提高。(5)通过层级回归的方法得知,就业压力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认知风格也对大学生心理资本和就业能力的关系具有调节作用。(6)积极的团体心理干预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的心理资本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