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涅作为德国著名的诗人以及文学家,一直是文学研究的热门对象,但海涅的另一重身份却往往为人忽略(尤其在国内),也就是歌曲的词作者。而舒曼作为德国浪漫主义的重要作曲家,和文学有着很深的渊源,自己也进行过文学创作。本文试图从海涅以及舒曼的双重身份入手,将舒曼基于海涅《歌曲集》(Buch der Lieder)创作的《诗人之恋》(Dichterliebe)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海涅式”讽刺(die Heinesche Ironie)这一维度作为文本和音乐分析的连接点,试图证明,海涅原诗中的“讽刺”元素在舒曼的音乐中以不同的形式得到了再现,文本(Text)和音乐(Ton)在这部套曲中得到了完美融合。本文分为六个章节,第一章节作为全文的引入;第二章节主要解释本文涉及的两个基本概念:“艺术歌曲”(也即《诗人之恋》的艺术体裁)以及文学范畴内的“海涅式”讽刺的定义;在第三章节笔者介绍了舒曼在音乐和文学上的双重天赋以及文学在他音乐创作中所起到的作用,紧接着对舒曼和海涅在美学思想上的共通点作一论述。第四章进入到《诗人之恋》这部作品,舒曼如何选择他套曲的文本以及如何进行编排是本章的论述重点。第五章节是本篇论文的主体部分,立足于六首歌曲进行文本和音乐分析。笔者认为,“海涅式”讽刺在这部套曲中体现为两个维度,一重即为讽刺手法的基本表现形式:所言说的和真实意味之间的差异(Differenzen zwischen Gesagtem und Gemeintem),一重体现在梦境和现实的反差之中,海涅原诗中的梦境母题总是与醒来后的现实连接在一起,其间的巨大反差也构成了组诗讽刺的另一维度。在进行歌曲分析时笔者首先从文本入手,分析海涅原诗中的讽刺要素,继而指出在舒曼的谱曲过程中对海涅的原文本做了哪些改动,背后的意图又是什么?紧接着笔者分别从乐曲调性的选择,节奏的设定,歌唱部分以及伴奏部分的配合,还有尾奏的音型来分析音乐中讽刺元素的再现。最终得出结论,这部声乐套曲并非如之前研究所述的“过于柔和”,而是将海涅原诗中的“讽刺”充分地表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