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30多年的社会经济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已达到空前的规模,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初步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然而,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职业教育规模扩张背后隐藏的最大问题依然是质量问题。职业教育院校在快速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追求大而全、盲目扩张的现象。甚至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地区之间及职业院校之间追热门、相互攀比,办学模式趋同、专业设置雷同、课程设置相似,缺乏个性特色,职业教育后专业化办学正是基于此而提出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后专业化办学的要旨是精细化办学、特色化办学、个性化办学、小型化办学、协同化办学,是相对于职业教育办学一味追求规模效益而导致的粗放式办学、同质化办学、规模化办学。 本研究选取天津市三所高职院校和三所中职学校(职业高中、中专、技工学校)以及河北省某市三所中职学校作为样本,分别对六所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与评价等方面进行调查并予以比较分析,探查我国职业教育办学同质化现象程度。通过调查发现部分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同质化问题,为了降低同质化程度,本论文借鉴了德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职业教育办学经验,分析了各国在专业设置、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方面的优势。并依据建构主义理论、教育生态学理论、比较优势理论、劳动地域分工理论等,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及职业教育实际,提出了专业设置原则、课程设置原则及后专业化办学策略。任何一种办学模式都会存在一定的风险,根据后专业办学的风险性,提出了后专业办学风险规避策略,以改变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同质化现象,促进我国职业教育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