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对我们的影响越来越大。正确认识人工智能的活动已经成为我们绕不开的一个话题。比较代表性的观点有三:其一,传统的观点认为人工智能的活动不过是人脑机能的模仿复制。其二,技术工作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活动是大数据分析处理实现最优化的行为而已。其三,社会批判者认为人工智能的活动是人类异化的明证。对这些认识进行反思就成了本文的写作缘起。持人脑复制说无法回应为何人脑科学研究远远弱于人工智能的研究。持大数据优选的行为说无法解释社会上不惜一切代价投入人工智能研究背后的利益冲动。社会异化说法则无法解释为何有那么多的个体、组织乃至国家甘冒加剧异化风险而对人工智能投入的笃定。面对人工智能的活动进行理性而又科学的回应,消解因人工智能活动带来的社会麻木感、征服感、恐惧感,回复到自由自觉的人们自我的本真本性,这是本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贯穿于本研究始终的主线。在本文看来,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应该有三个维度:其一,主体维度。人工智能不是纯粹的无感的机器,它已经具备非常专业和精致的感知和判断能力,可以在相当程度上实现自主判断活动,甚至可以实现与人进行相当程度的沟通。故此人工智能已经不是单纯的机器,已经具有主体——“人”的特点,本文称其为拟人主体。其二,意识维度。人工智能的活动已经不再仅仅是人类的体力、脑力的外化功能体,不仅仅是对人的行为的模仿替代,而是能够理解感知自己的活动,对自己活动进行计算比较。这样的活动更多具有人的有意识有目的活动的特点。所以不能从刺激感应模式、被动执行模式或者力量征服模式上解释人工智能的活动。而应从有意识有目的上理解人工智能的活动。其三,价值维度。在马克思主义看来,当劳动还是人们被迫的不得已的谋生行为阶段,人们的活动更多表现为价值驱动的过程。人工智能进行的有目的和意义的活动与人类抽象劳动投入和使用具有相同的特点,从而使这种活动具备劳动的特点。因此本文把人工智能的活动称为智能劳动。从价值维度揭示智能劳动含义、特征、由来及其历史演变,不仅能让我们理解人工智能领域成为引无数英雄人物逐鹿中原的原因,更能揭示对智能劳动理解和认知上的麻木感、征服感、挫败感出现的原因。学界对智能劳动的研究目前来看还比较薄弱,查阅2000年以来的文献,这方面的文章比较少。而近些年来马克思的劳动价值学说也遭遇许多人的曲解、漠视,甚至试图以边际价值等学说替代劳动价值论,在实际生活中甚至出现所谓资本剥削有功论等说法。正是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淡化劳动价值论的背景下,本人开始这方面的尝试和探索,试图正本清源,延续马克思主义劳动价值理论的生命之火。这也是本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之所在。本文以“价值视阈下智能劳动探究”为选题,立足于当代人工智能发展的大环境,从价值角度对智能劳动进行剖析,以期对智能劳动的哲学内涵,及其对当前劳动理论形态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变革作用进行初步解析。研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对智能劳动进行文献梳理。智能劳动的研究散见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相关领域,也见于后现代主义、结构主义、社会批判理论等相关的哲学社会科学领域门派的诸多研究。通过梳理文献整理智能劳动的相关理论认知。第二,对智能劳动进行理论思考和解读,探究智能研究的哲学一般。这部分主要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依据,界定智能劳动,分析智能劳动的特征及智能劳动的前生与现世。第三,从价值论视域探析智能劳动,揭示智能劳动对当前价值理论的继承与创新,这是本文研究的重点。第四,探究智能劳动对异化现象的消解和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试图对比较有代表性的质疑和挑战进行理性回应。本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主要有文献分析法、历史分析法、矛盾解析法。本文的观点主要有:1、智能劳动是由人工智能完成的具有价值创造的活动。2、智能劳动是人类社会质变的关键性环节。3、智能劳动是人的解放和社会文明跃迁的不可或缺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