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普遍存在这样的一个现象:为了能成功应对公众对教育的苛求及不断增强的外来考试压力,越来越多的中学教师感到身陷重负和面临巨大挑战。他们努力获得对工作而言至关重要的精神和情感力量,而不是追求课堂里与学生面对面倾心的交流。加上人们对优秀教师的评价也常从某种孤立的能力(如知识、技巧、态度)来描述,而忽视教师的身份认同、情感和精神因素,所以相当一部分教师失去了从事教师职业的进取心和责任心。教师的教学模式根植于没有真实性的,以考试为目的的教育体系。教师担任着传递知识的角色,教师头脑中占据着规则、手段、控制的假象。学校的环境对教师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教师职业生活的环境否认教师拥有对于自身职业生活的决策权、控制权;教师共同体不是实践共同体;学校文化否认教师拥有内在真理;与时同时,教师不认为自身拥有好的教育实践知识,他们远离学生、话题、甚至自身,并且建立了一条在内在真理与外在实践之间的鸿沟。教师因保护自身地位和教师角色而远离同事和学生,那么教师也会失去教学之心。在找到重回教学本质之路前,本论文试图回答以下三个问题:(1)目前中学中的英语教师过着怎样的职业生活?(2)教师通常是怎样表述他们对中学英语教学的理解的?(3)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方面所遵循的理论方向是什么?对自我认同感的研究是西方师资发展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广义上说,自我认同感是我们在与外界接触时自己眼中和他们心中的“我是谁”,这种认同感不是静止的,而是不断发展变化,通过反思和自我评估,自我认同感不断地被自己和他人所重新认识并逐步深入,这个过程伴随着其职业生涯,甚至一生。教师的认同感和他所持的知识观有着密切的联系,即不同的知识观塑造了不同类型的教师形象。结合中国古代两大教育思想家孔子和庄子在其论著《论语》和《南华经》里对教育思想、方法、语言观的分析,在比较中使模糊概念的心灵之师的形象明朗清晰化。知识灌输型的教师往往持正统知识观,也就是庄子所说的小知,表现在语言上就是虽然滔滔不绝、貌似宏大,而事实上空洞无物的小言。真正教师看重的是隐性知识,是大知,来自于自己的实践和反思,他们言说的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之言(论语),是“得意而忘言”之言,就是能使学生自觉自得的语言。本文以个案研究的形式,运用教师发展的理论来研究一位中学英语教师的职业生活。本研究所采用的方法为个案研究、叙事研究和话语批判研究。本文以批判的视角来反思一位教师的职业生活,通过采用西方话语分析、中国传统教育哲学解读等手段,试图更好地理解当前教师的职业生活,找到更好的教师职业发展之路,同样也试图揭示当前教育存在的问题和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