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利用原子发射光谱法检测大麦发芽过程中Na+与其它金属离子含量的对比变化,并研究盐胁迫对大麦发芽时酶活的影响,得到金属离子在大麦发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及大麦在盐胁迫环境中酶活表现出的特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大麦发芽过程中酶的产生条件及作用规律。
实验结果表明:在大麦发芽过程中,Na+的变化规律与其它金属离子的变化规律有很大的区别。首先,Na+含量在大麦整个发芽过程中总趋势是下降的,而其他金属离子的含量总变化趋势是上升的。其次,Na+在大麦中主要是以游离态的形式存在并发挥生理作用。而同样价态的K+离子会与大麦中的有机物质结合,成为结合状态,但是量很少。Mg2+、Ca2+、Zn2+等二价离子的存在形式既有结合态,又有游离态,并且游离态的离子含量变化复杂,出现波动性的变化。
利用双因素全面性实验方法,得到大麦植酸酶的作用最适条件为:温度60℃,pH值5.0,根据反应速率与底物浓度之间的关系,确定大麦植酸酶的米氏常数Km为3.03×10-5mol/L。半种子实验的方法检测出赤霉素对植酸酶的激活没有影响,并且植酸酶在大麦胚和胚乳中呈现出不均衡的分布。
利用高浓度NaCL溶液培养大麦,考察盐胁迫对大麦发芽过程中几种酶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盐胁迫下,大麦的萌发会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而大麦的植酸酶不会受到盐的抑制而失活,在盐胁迫下植酸酶仍然可以作用植酸释放出无机磷,使无机磷在大麦中得到积累。在大麦发芽过程中跟踪监测植酸酶活性与无机磷含量以及蛋白酶活性结果表明,植酸酶的活性高低和麦芽中游离的无机磷具有很大关系,他们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相对于大麦其他酶植酸酶最先被激活。
在盐胁迫条件下淀粉酶和蛋白酶都能被正常的诱导和分泌,但是从这些酶的作用结果即大麦发芽过程中还原糖和氨基酸的含量上分析,淀粉酶和蛋白酶活性在盐浓度胁迫下被抑制,不能正常地降解大麦的淀粉和蛋白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