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佺期、宋之问诗韵考

来源 :西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d3694261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沈佺期和宋之问是武后时期的两个在律诗形式上有重要贡献的宫廷诗人。虽然他们两人都还没有摆脱齐梁诗风的影响,但他们的诗都有一定的生活体验作基础,语言的锤炼,气势的流畅,均和齐梁浮艳之作不同。在格律形式的完整上,为历代批评家所推崇。沈、宋在诗律上的贡献,在于从前人和同代人应用格律形式的各种实践经验中,把已经成熟的形式肯定下来,最后完成律诗“回忌声病,约句准篇”的任务,使以后作诗的人有明确的规格可以遵循。律诗形式的定型,在诗歌发展史上是有重要意义的。本文以《全唐诗》中所收录的沈佺期和宋之问的全部诗歌作为研究对象,运用传统的系联法,进行穷尽式的系联、归纳,分析并归纳出了沈、宋诗歌的韵例,确定每首诗的韵脚,进而总结出他它们的韵部。然后将在其诗作中出现的所有韵的同用独用情况与《广韵》的同用独用进行比较,最后发现其诗的用韵几乎与《广韵》规定完全相同,出韵极少。他们诗歌的用韵情况大致如下:(1)东独用,钟独用。(2)支独用,脂之同用,微独用,纸旨止同用。(3)鱼独用,虞模同用,御遇暮同用。(4)齐独用,灰咍同用,霁祭同用,泰独用。(5)真谆同用,文独用,元魂痕同用,寒桓同用,删山同用,先仙同用。(6)萧宵同用,肴独用,皓独用。(7)歌戈同用,麻独用。(8)阳唐同用,庚耕清同用,青独用。(9)尤侯幽同用。(10)侵独用,覃谈同用。(11)屋独用,烛独用。(12)质术栉同用。(13)月没同用,屑薛同用,月薛同用。(14)药铎同用,陌昔锡同用,职德同用。(15)缉独用。
其他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审判方式改革到本世纪初全面司法改革,当代中国的司法改革之路已走了将近二十余载。回顾这一历程,有经验,也有教训。当下,我们应更进一步掌握改革的路径和方法
萧颖士、李华二人皆是古文运动的先驱者,在唐代古文运动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萧李二人的生平交游、古文理论、创作实践等方面对他们进行深入细致的对比性研究。
目前可转债已经成为上市公司再融资的首选方式 ,但在实务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合法的可转债融资行为 ,转债融资的额度究竟是多少 ,上市银行是否具有可转债融资的资格 ,本文都以实
针对空间站机械臂的在轨手眼标定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合作靶标位姿求解手眼关系的方法。机械臂执行2次小幅度运动,让安装在机械臂末端的摄像机在3个不同的位置拍摄合作靶标图
作为传统文化经典之一的《诗经》从其出现就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人们从各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两千多年来有关《诗经》研究的著作可谓汗牛充栋,这些著作无不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
“民间写作”是当代诗坛极为重要的诗歌现象。自“盘峰论争”至今,“民间写作”受到诗人和评论家的极大关注。本论文拟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将当代诗坛的“民间写作”作为一个
2008年,《血色湘西》收视率获全国同时段收视冠军,一并成为2008年度最佳战争题材电视剧,《血色湘西》从民俗文化资源中汲取养分,对“民俗奇观”的展示以及民俗运用的痕迹无处
“小女人散文”,从一问世起,就不断遭受到许多学者的指责诟病。虽然它已经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研究者的兴趣反倒越加浓厚。这是因为,作为都市文学的典范,其文本丰富的文化
本文以金圣叹的《杜诗解》为个案,研究其中丰富的诗歌形式理论。这些理论涉及到杜甫诗歌的字法、句法、篇法、诗与题(也属篇法内容)、辞格等具体的语言形式层面。通过对这些
采用1978—2009年人均消费支出、人均收入、人均储蓄、住房价格以及贷款利率数据,对我国居民消费水平变动进行了长期均衡和短期动态效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收入水平是影响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