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藏北羌塘地体腹地,大地构造位置在龙木错—双湖缝合带中西部。区域内增生杂岩主要以基质+块体的结构出露,基质主要为碎屑岩,块体主要为基性岩、硅质岩和灰岩,两者之间以断层接触。块体和基质中都有较强的变形特征,均发育有较强面理,面理方向大致相同,长轴基本已定向。基质和块体均发育有两期构造变形,第一期以单剪作用为主,伴随有大量流体参与,表现为顺层石英脉褶皱;第二期以纯剪作用为主,对第一期单剪作用形成的构造进行改造,形成大量的褶劈理。红脊山—香桃湖一带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详细的野外实测工作结合室内实验数据的分析结果,厘定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是由堆晶辉长岩、辉长(辉绿)岩岩墙和玄武岩组成,受构造作用影响,在剖面上出露不连续,未发现完整的蛇绿岩套组合,并多被后期的中—低绿片岩相变质作用改造。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的岩石学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通过对比发现,玄武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显示为左倾,LREE相较于HREE而言更为亏损,表现为与N-MORB相似的分配模式。微量元素同样具有与N-MORB类似的分配模式,U、Ta、Zr和Hf具有不同程度的正异常,Th、Nb具有明显的负异常,而Ti具有微弱的负异常,高场强元素(HFSE)表现出的这种特点可能与俯冲带流体作用有关。辉长(辉绿)岩的稀土元素配分曲线表现为右倾型,相较于HREE,LREE更为富集,与OIB型玄武岩的REE配分模式相似。微量元素同样具有与OIB类似的分配模式,Th、U、Nb、Ta、Zr、Hf和Ti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正异常,说明其来源于富集的地幔源区。在构造环境判别图解中,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中玄武岩显示出兼具N-MORB(标准型洋中脊玄武岩)和IAB(岛弧玄武岩)的特征,结合区域大地构造环境,认为研究区增生杂岩内基性岩块体形成于俯冲带之上的伸展环境。而基性岩块体中的辉长(辉绿)岩则是OIB型玄武岩,形成于洋岛环境,是后期汇聚型板块碰撞挤压的产物,与蛇绿岩共同组成增生杂岩基性岩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