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闪避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经常用到的策略,因为每个人都有不想被他人知道的事情。在新闻发布会上闪避尤其运用得很多。正如尼克松(1950)在《外交》一书中提到的外交语言最普遍的含义,即能够使外交官措辞犀利而又不失谨慎和文雅的“外交辞令”。因此,当政府官员被问到一些敏感或是尖锐的问题时,他们都倾向于用一些技巧来回避这些问题,因为他们的回答代表了该国的立场以及核心利益。闪避是普遍的,是无处不在的。许多学者已经从不同的角度对闪避策略进行分析。本文的目的是对中国政府官员和美国政府官员的闪避回答进行试验性的对比研究。明确的说来,此研究是为了达到以下目的:(1)对新闻发布会中中美政府官员的闪避回答分类;(2)分析新闻发布会中闪避策略的语用功能;(3)分析中美外交部发言人在采用闪避策略上的异同以及探索中美外交部发言人倾向于使用不同闪避策略的原因。为了达到这些研究目的,根据顺应理论的理论框架提出了以下研究问题:1)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人通常采用什么类型的闪避策略?2)在新闻发布会上,闪避策略有什么语用功能?3)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和美国外交部发言人采用闪避语用策略上有什么异同?是什么因素影响了中美发言人在选择闪避策略上的异同?为了达到以上研究目的以及回答以上研究问题,基于Bull和Mayer的功能方法(functional approach),Galasinski的语义方法(semantic approach)以及Clayman的社会方法(sociological approach),本文把闪避策略分为十一种,分别为:阐明政治观点,推迟回答,以无能为由拒绝,像别人寻求答案,不愿回答,表明之前有人回答过,忽视问题,攻击问题,攻击提问者,模糊化回答以及对问题提问.Verschuren的顺应论为此文的理论框架。当分析闪避策略时,本文考虑到了闪避策略对社会世界,对心理世界以及对物质世界的顺应。作者在研究过程中采用了以下六个步骤:1)作者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www.fmprc.gov.cn)以及美国国务院官网(www.state.gov)随机抽选了2014年到2015年的160个对话文本。其中有80篇美国新闻发布会上的对话和80篇中国新闻发布会上的对话;2)将所有中文材料翻译为英文;3)通过分析材料得出在美国新闻发布会上的80篇对话中,有51篇使用了闪避策略;而在中国新闻发布会上的80篇对话中有54篇使用了闪避策略。因此,本文主要致力于研究基于顺应论基础上中美新闻发布会的闪避策略。4)依据Bull和Mayer的功能方法(2003),Galasinski的语义方法以及Clayman的社会学方法并且根据研究的数据得出适合本文使用的方法分类。新闻发布会的闪避被分为十一个类别,分别是:表明政治立场,推迟回答,无能为由拒绝回答,问别人答案,不愿回答,之前回答过,忽略问题,攻击问题,攻击记者,模糊回答以及质问问题。5)本文基于顺应论分析闪避策略并且对比中国政府和美国政府新闻发言人使用闪避策略的异同。本文试图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的研究方法来研究这一问题。6)本文根据数量以及质量的分析方法得出了相同以及差异闪避策略的社会以及文化寓意。经过认真的分析以及调查,最后得出以下结论:1)根据Bull和Mayer的功能方法(functional approach),Galasinski的语义方法(semantic approach)以及Clayman的社会方法(sociological approach),本文将闪避策略分为十一种。2)闪避策略有三个语用功能:隐瞒信息,避免冲突以及传递正面的形象。3)中国和美国外交部发言人都倾向于使用以无能为由拒绝的闪避策略,因为这是不破坏和谐的最简单最好的方式。然而,中美在闪避策略的选择上有所不同。中国政府官员倾向于使用表明政治立场的闪避策略并且通常将这一闪避策略和其他十种闪避策略综合使用。而美国政府官员比中国政府官员更经常直接表示不愿回答。美国政府官员有时也会攻击提问者而中国政府官员不会这么做。这些差异是由于两国的宗教起源,思考模式以及修辞哲学方面的不同所造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