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意义痞满是中医脾胃病常见病证,脾胃虚弱是其重要病机,根据该病症状特点相当于西医学中的慢性浅表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多数学者通过对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移行性运动复合波、胃肠激素的研究,发现痞满病患者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的情况因不同的中医证型而异,脾胃虚弱型以胃电节律过缓为主,其MMC中Ⅱ相、Ⅲ相缩短,Ⅰ相延长,脾胃虚弱型患者胃动素水平明显低于正常组,表现为胃肠动力低下。慢性浅表性胃炎属于中医学“胃痞”、“胃痛”范畴,该病症状缺乏特异性,症状的轻重与胃粘膜的病变并非一致,大多数病人常有程度不同的消化不良症状如上腹隐痛、食欲减退、餐后饱胀、反酸等。国内外研究表明该病患者大多数有胃排空延迟,并认为胃动力减低是其主要改变。胃电节律紊乱(慢波异常)是胃肠动力紊乱的病理生理学基础,胃电参数与血浆胃动素含量的相关研究显示胃动素与胃电参数平均振幅和频率呈正相关关系。这类患者胃排空延迟的同时,血中胃动素水平明显降低。因此研究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的影响、研究其对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情况、研究其对中医脾虚证候群的疗效可以客观的阐明健脾理气方的促胃肠动力作用,进一步分析其促胃肠动力作用与中医证候疗效之间的相关性,可以揭示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可能机理,为进一步用中医药的方法治疗此类疾病提供研究依据,为健脾理气方的进一步开发及研究提供具体研究事例及资料。研究方法本课题包括文献研究、临床研究两大部分。文献研究主要从中西医两方面系统对痞满病、慢性浅表性胃炎、胃电参数研究、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整理及综述。临床研究按照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设立观察组与对照组,研究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研究其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的改善情况:研究其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情况;综合以上临床研究来观察、验证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及促胃肠动力作用,并分析各观察指标改善之间的相关性,阐释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可能的现代医学机理。研究结果文献研究对痞满病的历史源流、病因病机、辨证论治;慢性浅表性胃炎的病因病理、胃肠动力特点;胃电参数的研究进展;胃肠动力相关因子MTL、CGRP、NO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临床研究提供了思路及研究基础。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中医证候群的疗效结果:治疗中期(2周)疗效:在治疗中期(2周),健脾理气方组患者与香砂六君子组患者痞满、脾虚证候群中的胃脘或脘腹胀满、嗳气反酸、食少纳呆、舌苔及脉象等项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P<0.01—P<0.05),且健脾理气方组好转程度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两组患者证候群中其余各项指标的疗效均不明显。治疗全程(4周)疗效:治疗4周后,健脾理气方组患者证候群中除恶心呕吐外,余各项证候均较治疗前、治疗中期显著好转(P<0.01—P<0.05)。香砂六君子组患者证候群中嗳气返酸、恶心呕吐、面色萎黄、排便无力四项证候疗效不明显,余各项证候均较治疗前、治疗中期显著好转(P<0.01—P<0.05)。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群中胃脘或脘腹胀满、嗳气返酸二项疗效非常显著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1),食后腹胀加重、胃脘疼痛、食少纳呆、口淡不渴、舌质、舌苔、脉象等项证候疗效显著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结果表明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的疗效与疗程有关,在四周内疗程越长疗效越好。治疗4周后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痊愈率31.3%,显效率46.9%,有效率18.8%,无效率3.1%;香砂六君子组证候痊愈率22.6%,显效率22.6%,有效率45.2%,无效率9.7%,经统计学处理,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疗效优于香砂六君子组(P<0.05)。健脾理气方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6.9%,无效率3.1%;香砂六君子组证候群总改善率90.3%,无效率9.7%,两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均有较好疗效,总有效率无明显差别(P>0.05)。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参数影响的结果: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餐前胃电参数之DF、DP、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B%、DFI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DF、DP、N%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T%、B%、DFIC、DPI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前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DP、N%较对照组非常显著升高(P<0.01);T%、B%、DFI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0.05);DF、DPIC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餐后胃电参数中观察组之DP、N%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T%、B%、DFIC、DPIC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1—P<0.05)。因此,经过四周治疗后健脾理气方能够显著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节律,并且疗效优于香砂六君子组。健脾理气方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中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影响:治疗4周后观察组与对照组血浆MTL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血浆CGRP、NO浓度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P<0.05);组间比较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浆MTL浓度非常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血浆NO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CGRP浓度非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因此,经过4周治疗后健脾理气方可显著升高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血浆胃动素浓度,显著降低其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血浆NO浓度,且升高与降低的程度较香砂六君子组更加显著。研究结论本临床试验研究表明观察组及对照组药物对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两组药物对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的脾虚证候群、改善脾虚气滞型痞满病患者胃电节律、有效调节其血浆胃肠动力相关因子均有一定的疗效,而且健脾理气方组的治疗效果优于香砂六君子组。本课题研究证实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疗效确切,痞满病患者中医证候群的改善与现代医学胃电参数、胃肠动力相关因子的改善相一致,从而推断健脾理气方治疗脾虚气滞型痞满病的机理之一可能是通过改善该病患者的胃电参数及胃肠动力相关因子来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