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采用不同复苏液体对创伤性休克进行液体复苏,研究高氧高渗液(HSO)复苏对创伤性休克兔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方法:健康日本长耳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五组:对照组(Con组)、创伤性休克生理盐水复苏组(NS组)、生理盐水高氧液复苏组(NSO组)、高渗盐水复苏组(HS组)、高氧高渗盐水复苏组(HSO组),每组8只。采用Lamsons法建立创伤性休克动物模型,以3kg铁锤高0.5m处垂直击打兔右股骨中段,致粉碎性骨折;随后经右颈动脉快速放血(约10min)使MAP降至35~45mmHg,维持45min。按照实验分组进行液体复苏,前60min各组MAP维持在60±5mmHg左右,NS组经耳缘静脉输注生理盐水;NSO组输注生理盐水高氧液;HS组输注7.5%氯化钠溶液(4ml/kg)及生理盐水;HSO组输注7.5%氯化钠高氧液(4ml/kg)及生理盐水。然后对实验动物进行包扎止血、外固定,接着回输全部血液并输注生理盐水(2.5ml/mim)使MAP维持在90~130mmHg,持续90min。Con组动物仅做颈动脉、股动脉插管及全身肝素化,未行击打及放血。采集最后一次血液标本后,拔除动脉导管、缝合皮肤,实验动物回笼饲养。分别于休克前(T1),休克末(T2),复苏后60min(T3)、90min(T4)、120min(T5)和180min(T6)检测MAP、HR;采血检测血浆MDA含量、TNF-α含量的变化和MPO活性。于复苏后72h放血处死动物,取肺组织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F-κB的含量;肺组织行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 结果:T1时间点各组兔HR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T6时间点,各实验组兔的HR均显著下降,与T1时间点和Co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NS组兔HR下降最为显著,在T4~T6时间点间,NS组兔HR显著低于NSO组、HS组、H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T1时间点各组兔血浆MDA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等时间点,各实验组兔血浆的MDA含量均显著升高,与T1时间点、Con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5时间点,NS组兔血浆MDA含量随着时间进一步升高,在T4~T6时间点,NS组血浆MDA含量高于NSO组、HS组和H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SO组、HS组和HSO组血浆MDA含量在T3时间点达到高峰,在T4~T6时间点有所降低但均维持在较高位,NSO和HS组血浆MDA含量高于H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在T1时间点,各组动物血浆MPO活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等时间点,各实验组兔血浆的MPO活性均显著升高,与T1时间点、Con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3时间点各实验组血浆MPO活性达到高峰,T4时间点开始有所下降,其中在T5~T6时间点,NS组血浆MPO活性仍维持在高水平,而NSO组、HS组和HSO组进一步下降。在T5~T6时间点,NS组血浆MPO活性显著高于NSO组、HS组和H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T1时间点,各组动物血浆TNF-α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T2~T6等时间点,各实验组兔血浆TNF-α含量均显著升高,与T1时间点、Con组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6时间点,NS组、NSO组和HS组血浆TNF-α含量高于HSO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T6时间点,NS组又显著高于NSO组和H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Con组相比,NS、NSO组和HS组兔肺组织NF-κB灰度值显著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NS组兔肺组织NF-κB的灰度值显著高于NSO组、HS组和HSO组,NSO组兔肺组织NF-κB的灰度值又高于HSO组和H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on组和H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肺病理组织学示HSO组损伤最轻,NS组损伤最重,HS组和NSO组介于两者之间。 结论:1.HSO、HS和NSO液体复苏对创伤性休克造成的ALI有保护作用,HSO保护效果更为显著。 2.HSO对ALI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是:①稳定创伤性休克兔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氧供;②抑制中性粒细胞的活化,抑制NF-κB过度激活,抑制TNG-α的释放;③减少脂质过氧化,减轻氧自由基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