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通过考察有清一代的国法、族规、司法档案及民间惯习等,探讨了中国清代社会的承继法律制度、实际运转以及相关承继事务参与者们的主观心理、价值理念——这构成本研究中承继法律文化的内涵。作者试图藉此再现清代社会承继法律文化的真实图景,揭示传统社会中身份与财产的纠缠,从而在对历史的考察中赋予其现代启示。 本研究分为以下五章。 第一章:“导言”。本章的主旨意图是在研究进入正题之前,简要回顾以往的学术传统,并对本研究的分析框架、基本思路、材料来源及承继制度的历史沿革略作说明,力求用一种动静结合的方法既考察清代承继法律的表达,也关注其实践。文章简要交代了本研究的学术、现实意义以及论文题目的由来。 第二章:“身份承继”。文章认为,清代的承继法律制度仍然是身份承继与财产承继不分。而在其身份继承的内涵中,又包括爵职承袭和宗祧承继两大部分。对于前者,论文只是稍作知识性的介绍,而将着眼点放在了与普通百姓生活更为密切的宗祧承继。作者通过对清代宗祧承继图景的再现与描绘,揭示了清代宗祧承继的社会功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清代社会作为一个宗法社会的某些特征,并 认为即便是在数百年后的今天,我们似乎也不难看见这种特征的余影。而观念表达与践行异化的状况也再次应验了一个真理——任何空洞的、脱离实践的教条在群众的实践理性面前都是苍白的。 第三章:“财产继受”。文章通过对清代社会同居共财等家庭生活制度的考察,辨析了古代分家、析产以及家产继受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异同,揭示了清代社会家产继受中父子一体、夫妻一体、兄弟一体的法律原则,分析了诸子均分家产的继受制度对传统社会的影响,探讨了非正常状态下的遗嘱继受方式、某些非正规家庭男性成员的家产继受权以及户绝状态下的家产处理情况。其中还对长久以来引起学术界诸多纷争的传统社会女性是否有家产继受权这一问题作出了有破有立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