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之后,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金融市场乃至影响了实体经济正常运行。如何吸取本次金融危机的教训,并在充分考虑本国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是中国学者们早已开始讨论的问题。周小川(2004)首次提出了“金融生态”的概念,随后由中国学者发展成为不断创新和完善的系统性理论,但与国际学界相对成熟的金融功能理论和金融结构理论相比,金融生态理论更多作为一种“工具”以评估外部环境,而不是作为一种“理论”去解释金融现象。因此,本文将以讨论金融理论中的两大核心概念——“货币”与“信用”的关系为起点,将“货币流动”与“信用循环”作为金融生态理论的核心问题,以修正现有的金融生态理论框架,并应用于中国和美国金融生态系统的比较研究之中。本文分析了美国金融生态系统的基本生态位和金融生态主体的竞争行为,以新的视角回顾了金融危机的发生机理和问题所在,得出结论:美国金融生态系统演化的关键因素在于“第三方”机制的完善;演化的动力来源于金融生态主体充分发掘国内消费能力的竞争模式,以及以美元为基础的国际债务经济模式;即使经历了金融危机,凭借美国在国际舞台中强势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尤其是庞大的对外投资规模和较高的资本收益,美国金融生态系统还将在较长期继续发展。与美国相比,中国金融生态系统“自上而下”的金融体制改革和“集体主义”的改革取向不利于建立自我协调和自我完善的金融生态系统。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不足和无序竞争并存,以及自主业务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对于财政投资的过多依赖,对国有企业的过分关注,进而导致了中国金融生态系统对实体经济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的支持力度不够,在宏观上弱化了“集资于国”的能力,在微观上亦弱化了“散资于民”的能力。借鉴美国经验,中国金融生态系统的改革将立足于国内市场,中国商业银行应更加积极地进行金融产品创新,充分挖掘国内的资本潜力和消费潜力,支持具有长期发展潜力的实体企业的发展,支持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进一步发展并提高资本收益。中国商业银行积极的竞争性创新行为将有利于提高中国资本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的地位,最终增强中国商业银行的竞争能力与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