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几乎所有学习日语的外国人来说,难点之一就是日语的指示词,也就是。日语中在指示物或者人或者事物时是三种形式的对立,而汉语则与日语不同,是两项对立,因而用法也与日语的指示词不同。从而,指示词成为中国的日语学习者的一个难点。本文主要从的远近对立(各自的使用场合)的角度,首先考察日语指示词的用法,然后从语言比较的角度,对照汉语与日语的指示词。 本文由以下四个部分构成。 第一部分是先行研究和本文的研究目的。在这个部分里介绍佐久间等学者的先行研究,另外简单介绍一下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的。 第二部分对日语的指示词进行考察。这个部分里先总结一下古代日语中指示词的用法,然后把现代日语指示词分成现场指示和文脉指示两种情况。在现场指示的情况中引入“共用势力范围”,指出佐久间“縄張”说的缺陷。在文脉指示中,以“和”、“和”的形式来探究“”各自的使用条件。在“和”中,使用“记忆信息模型”来分析和的使用情况,同时指出其缺陷和不足。在“和”中,指出指示的“实质性”特征,并总结的“解说的”、“评述中的”、“视点游离的”、“导入新主题的”、“后方文脉指示的”五种用法。 第三部分以前一章对日语指示词的研究为基础,对照汉语与日语的指示词。这个部分分为现场指示(对话的情况和自言自语、心理活动的情况)和非现场指示两个情况,分别论述。在现场指示的情况下,“这”和“那”的使用可以认为基本上是由说话者与指示对象之间的物理的或心理的距离来决定的。但是,即使是物理关系上近的事物,如果说话者采用对立的视角,就要使用“那”。通过比较可以了解,汉语指示词具有“以包容性视角为中心”的性质。自言自语、心理活动的情况,是不必向对方传达对象相对位置的,因此与对话时的现场指示情况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