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单纤维肌电图(single fiber electromyography,SFEMG)借助的是一种特殊的针电极,通过其侧面小的记录面积来识别和记录单个肌纤维的动作电位,SFEMG作为一种具有较高敏感性的诊断方法,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是对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的临床识别诊断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就咬肌的单纤维肌电图对重症肌无力、炎性肌病的诊断价值以及治疗对其结果的影响进行了一系列前瞻性研究,以期更好的指导临床实践。方法:第一部分:随机选取自愿参与研究的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健康职工48例,在同一天同一时段,由专业肌电图技师对48名受试者先后完成SSFEMG和VSFEMG检查,两次测试时间间隔至少大于5分钟。每人均在咬肌和拇短展肌上测试jitter值及FD值。第二部分:对30例MG患者均在入院后同一天同一时段依次进行临床QMG评分、咬肌低频RNS检查和SFEMG检查。第三部分:对23例炎性肌病患者行肌酶谱检测,肱二头肌、股四头肌、胫前肌、拇短展肌的常规肌电图(EMG)检查,运动、感觉神经传导速度检查,咬肌的单纤维肌电图检测以及肌肉病理检查。结果:第一部分:推荐中国人群咬肌的jitter正常参考值为33μs和22μs,此结果与国外同类研究推荐结果基本一致;jitter、FD正常值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咬肌的单纤维肌电图的jitter、FD值与性别无关;拇短展肌jitter值、FD值与年龄成正相关,与性别无关;拇短展肌的jitter值和FD值的正常上限值均较咬肌的高。第二部分:结果显示MG组与正常对照组受试者咬肌的MCD值,颤抖增宽的电位对比例,阻滞电位对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OMG与GMG组相比较,OMG型患者的发病年龄显著低于GMG型患者;RNS的方法对于GMG的检测阳性率高于OMG;SFEMG的诊断技术的总体敏感性为90.0%,高于RNS的60.0%;30名MG患者通过包括了胆碱酯酶抑制剂、激素治疗、霉酚酸酯免疫抑制剂、咪唑硫嘌呤免疫抑制剂、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胸腺切除术、血浆交换等治疗后,利用美国QMG方法对治疗前后病情变化进行相对计分,无效组和好转组患者的病情变化与jitter值变化两者之间无线性相关关系,而显效组和痊愈组中两者之间均有线性相关,呈正相关关系,痊愈组比显效组的相关性更大,病情好转的程度越高,jitter值的变化与病情的变化相关性越大,在病情改善明显的患者应用jitter值更能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第三部分:结果显示肱二头肌、胫前肌在插入电位异常率、纤颤电位、正锐波、平均时限缩短指标均高于拇短展肌;不伴有间质性肺病的患者组的肱二头肌和股四头肌测定结果异常率在纤颤电位、正锐波、平均时限缩短指标中均显著高于4例伴发有间质性肺病的患者;对23名患者的咬肌进行单纤维肌电图检测均显示异常,其中肌纤维密度(FD)值异常升高的最明显,异常值占96%,jitter值检测结果也较正常值升高,异常值占78%,但FD值异常率偏低;分析比较单纤维肌电图检测FD值与血清肌酶谱检测CK值相关性显示,两者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结论:咬肌可以作为单纤维肌电图理想的受试肌肉;在病情改善明显的重症肌无力患者,咬肌的jitter值更能客观的评价治疗效果。在炎性肌病处于恢复期阶段,肌酸激酶检测正常时,SFEMG的检测技术更加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