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足前人研究,以王琳在梁末陈初的兴败历程为线索,试对南朝后期的政治进程作一通贯的考察。第一章由《北齐书·王琳传》的史源考订入手,并参据碑刻资料,指出王琳能以会稽兵家子的寒贱出身随侍萧绎左右,并在梁末崛起,其背后尚有以往史家并未究及的深远时代背景,此即南朝后期兵户制渐趋崩溃,大量逃亡的兵户为宗王强藩所吸纳,王琳之父王显嗣正是投身于兵户逃亡的时代洪流中,举家依附出镇荆州的萧绎,才能跨越良贱与士庶之隔,跻身湘东王国属官之列,为其子女日后之显达奠定了基础。第二章阐述王琳自梁末侯景之乱至陈初的兴起过程。指出王琳在平定侯景之乱中崭露头角后,其所部逐渐成为萧绎麾下不可多得的精兵,因此在侯景平后荆、益两藩内釁的局势下,萧绎虽对其心怀戒备,却又不得不予以重用。而王琳自江陵陷落后不断吸纳各方势力,终成与下游陈霸先集团对立之格局。第三章着重探讨王琳军事集团的内部构成问题。王琳的初始兵力是他召募自江淮的流民武装,又他自梁末以来以湘州作为立足上游的根基之所在,经营有年,对湘州地区的土著豪强亦多有援引吸纳,缘此,江淮流民势力与湘州土著酋豪势力共同构成了王琳军事集团的主体。但湘州地域自秦汉以来土著族群全面持续并不断深入的编户化进程,离散了其原有的聚落组织,也遏制了强宗大姓的产生与发展,湘州土著酋豪也因此未能在南朝后期形成强大的军事力量,王琳则始终以江淮流民势力作为其核心的直辖部队,这也决定了王琳在南北朝后期陈、齐、周三国鼎峙的格局下,最终选择依附据有淮南之地的北齐。第四章着重考察王琳兴败与陈朝政局之间的关系。陈永定二年,挥师东下的王琳因低估了南川酋帅的力量而在与陈霸先的江州之争中落败,又因西魏趁其上游空虚之际进袭郢州而进退失据,终致芜湖一役惨败,仓遑奔齐。入齐之初,王琳出镇淮南,欲重整流散于江淮间之旧部,再图建康,但北齐因在与北周对立中已为守势,转而与陈朝交好,加之北齐政权对其在江淮地域潜在实力的顾忌而加以掣肘,南下之谋遂寝。直至太建五年陈宣帝北伐,北齐在淮南节节败退之际,方以王琳赴守寿阳,但此时大势已去,而王琳也终为陈将吴明彻所擒杀。王琳与陈朝的对抗,其实质是代表南朝政权旧有军事支撑力量的江淮流民势力与新兴的寒门吴人集团对江左政权的争夺,而王琳之死,不仅标志着北齐经略江淮的彻底失败,也象征着江淮流民势力在南朝历史舞台上的消亡。回顾前史,以江淮流民势力的盛衰消长为线索,自东晋初之北来流民帅,晋末宋初之北府兵,以至萧齐之淮阴集团,再至萧梁时期的江淮边境豪族,而以王琳之败亡为终结,实贯穿于南朝的政权嬗替及政局演进中,由此出发,可对南朝政治史有更为深入的通贯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