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历史上,南北朝时期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战乱频仍,帝祚屡更,百姓苦不堪言。但是这个变乱的时代却促使了同时期文化的兴盛与艺术的繁荣,最明显的莫过于北朝之刻碑。由于北魏立国最久,所以,北碑又称为魏碑,魏碑成为北朝刻石书法的通称。北朝时期,刻碑蔚然成风,大体可分为碑刻、墓志、造像题记和摩崖刻石四种。其兴盛时期为公元439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汉化”政策。孝文帝汉化改革中最重要的就是提倡书写汉文字,他沉酣于书法,广竖碑石纪文,并且大力提倡民间刻碑纪事,所以在中原各地留下了大量的民间书法碑刻作品。由此可见,北朝有着广泛的书法社会基础,民间书家与士族书家,甚至全社会都承认书法的地位。北朝士族重厚葬,或褒扬先世,或显露家业,立碑亦甚多。北朝期间佛教也很兴盛,孝文帝又尊佛尚道,从行政上给予刻立碑碣极大鼓励,一度佛寺遍天下,碑碣无数,同时促进了造像题记与摩崖刻经的兴起,一时间刻碑风气愈演愈烈。现存魏碑作品的种类数量巨大,仅仅发现于龙门石窟的造像记,就有数千方,而北朝的墨迹传世却绝少。北朝大量的碑刻作品构成了北朝庞大的石刻体系,无疑成为书法史上一个巨大的艺术宝库。但其艺术价值却长期未被重视,直到清代以后,阮元倡导“南帖北碑”的说法后引起书法界的关注,而后又有包世臣、康有为等学者的附和与赞赏,一时间北碑书法名气大盛。当前,我国书法领域研究北朝的书法主要是研究其书法艺术风格,而很少探究北朝刻碑之风的原因所在,所以不能充分了解其书法风格的形成。本文从北朝时期刻碑之风盛行的原因着手研究,对大量的碑刻作品进行了更深一步的探索,从政治制度、社会环境、书法基础、宗教影响等因素对书法风格的成因及其演变进行分析。充分了解其书法风格的形成,使人们对魏碑书法艺术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本文通过对这一领域的研究,希望能使我国书法界对北朝碑刻书法艺术能够重新审视,充分认识其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