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摩门教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密切关系可谓由来已久。首先,在创教时期,其圣典《摩门经》在内容上就有多处借鉴基督教圣经等诸多作品的痕迹。事实上,作为文学作品的《摩门经》曾受到同时代盛行于欧美的以“犹太-印第安理论”为代表的宗教性大众文化的重要影响。同时,该教早期领袖亦试图在易于为普通信徒接受的大众文化和摩门教神学体系之间建立一种内在的耦合度。相比之下,同时代天主教和普通新教的各个教派则把剧院视同妓院之流,避之唯恐不及。 摩门教与美国大众文化的关联还特别表现在电影事业和通俗文学两大领域。大众文化通过电影和通俗小说等形式对教会形象予以大量的妖魔化,包括以刻意描绘多妻制、丹奈特帮为代表的丑化手段;另外,教会和教徒也逐渐摸索出一套较为有效的反击策略,力图营造摩门教的正面形象。 从创教之初直到1890年正式放弃多妻制的这段时期,教会从孤立主义逐渐转为积极融入主流社会,而同时更是发展出一套以会幕合唱团为代表的融入攻势,并逐渐营造出“友善的匪帮”形象,与主流社会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谐。然而二战后,尤其是六十年代以后,摩门教会和普通教徒却对全方位融入的策略开始持审慎态度,并认真思考在融入主流的同时仍能保持教会形象独特性的分寸问题。 二十一世纪以来,摩门教的影响力已遍布于主流社会,同时一系列承载摩门文化的大众文化形态更是把教会形象逐步推向与主流社会形成紧绷态势的局面。这一方面提升了教会知名度,另一方面也促使人们思考摩门教内核的两面性。 摩门教(作为新宗教运动的一个代表)与美国大众文化的联姻不仅根源于其倡导“神人同质”的某些教义,更是深受美国实用主义价值观的影响;同时,在与大众文化结合的过程中也无形提升了摩门教社区的社会资本,因此更有利于教会的壮大。另外,摩门教与大众文化的结合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美国主流文化对摩门教既害怕又有所接纳的矛盾态度,而这种矛盾性对于人们认识摩门教和美国社会都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