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国家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开始在基础设施领域践行PPP模式,并取得较好的成绩。我国是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引入PPP,到了2003年,在政府的大力推广下,才获得了较大的发展。西方国家的经验及国内的实践都说明,通过PPP模式来生产和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可以充分发挥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各自的优势,实现各自单独行动时所不能到达的效果。PPP模式的出现,使得政府由最初公共产品和服务的直接生产者和提供者逐步地转变为各种标准的制定者、项目的监管者和治理者,以确保大众利益的实现。私人部门较公共部门而言,其身后往往具有庞大的社会资本,并能在短时间内将其聚集起来,投入到公共项目中,解决公共项目资金缺乏的问题。此外,私人部门较政府部门而言,拥有较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管理经验,由其生产和提供的公共产品更能满足社会及公共的需求。受利润的驱动,私人部门更能最小化项目的成本并合理控制项目的风险,因而能够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并最终使得项目顺利完成。鉴于此,PPP模式将成为公共设施及服务领域的一大亮点。 目前国内对PPP的研究还处在初级阶段,主要还是停留在对国外PPP的概念、相关理论以及作为融资模式的PPP与传统融资模式优缺点的比较上等方面,及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层面上,对PPP项目绩效研究的文章却较为缺乏。如何将政府资源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提高项目开发、建设、运营等全过程的绩效,是PPP项目的核心。鉴于此,本在在对大量国内外文献阅读,并进行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国外有代表性的学者及各国际组织机构对PPP的定义,并对其进行比较,再结合国内实践,总结出PPP的特点和实质。此外,本文对国内外PPP模式的运行方式及具体应用作了简要介绍,重点分析了PPP在我国深刻发展的原因以及PPP在我国的发展前景和应用优势。最后,本文基于数据包络分析(DEA)深入探讨了PPP项目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建设,分析影响PPP项目绩效评价的关键指标,期望建立较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期望能进一步规范和促进PPP在我国的应用和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