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族文化认同感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看不见的人》的一次荣格心理学解读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tgd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的交往日益紧密而多样化,文化交流即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然而现代社会对物质发展水平过分热烈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们倾向于以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物质水平为标准来衡量其文化。这种倾向逐渐导致人们对经济发达民族文化的盲目崇拜或对经济欠发达民族文化甚至本民族文化的歧视等不良文化观,最终导致人们在纷繁复杂的文化氛围中丧失自我。因此本论文以美国著名作家拉尔夫·艾莉森的经典成长小说《看不见的人》为例,阐释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对自我认知历程的重要性,希望能够以此引起人们对不同民族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的重新认知和欣赏,形成成熟的民族文化观并以此来帮助自己实现真正的自身价值。本论文将小说主人公的成长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运用著名心理学家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剖析主人公不同阶段的心理特点,进而深入挖掘导致这些心理特征及变化的真正原因-对不同民族文化尤其是本民族文化不断成熟的认知。最后作者通过对分析小说主人公最终顿悟时的心理活动特征,揭示了民族文化认同感对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即正确的民族文化认同感是确立个人身份及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  
其他文献
通过对植物配置主要因素的分析,结合项目案例,对景观化校园建设中的植物配置进行了研究,提出校园景观化建设中的植物配置应坚持立足实际、注重立意、简洁明快、以“景”为主
E. M.福斯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小说家和评论家。他创作初期正值英国向现代主义过渡。社会状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地位受到威胁,国际关系紧张。工业革命、机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转述或引述是文章之外的观点在文章中的元语言再现,在学术写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当然,学术论文写作也不例外。通过引述前人研究,作者可以阐明研究背景,呈现最新研究成果和研究发现
当前,国内外对于中西英语新闻的研究大多从批评语言学角度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揭示隐藏于后的意识形态差异。运用文体特征理论对中西英语新闻进行对比分析的并不多,且当前的一
坎宁安的经典之作《时时刻刻》为他赢得了普利策文学奖。他写这本书也为了向伍尔夫及她的《达洛维夫人》致敬。他特殊的同性恋身份使他对人以及社会有他独到的见解。一方面他
纳丁·戈迪默因其对南非文坛不可磨灭的贡献而被誉为“南非的良心”。她的创作生涯悠久,跨越了南非官方的种族隔离时期。作为多种文学奖项的摘冠者,戈迪默先后于1974年及1991年
克莉斯蒂娜·斯台德(Christina Stead,1902—1983)是20世纪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1974年曾获得怀特文学奖。《热爱孩子的男人》是她的代表作,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本论文将
200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多丽丝·莱辛被誉为继维吉尼亚·伍尔芙之后最伟大的女性作家。1962年出版的《金色笔记》被公认为是她的突破之作,其形式与内容相一致的构思在文界
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不断发展,创新对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动作用已在所有因素当中占据了核心的位置,世界各国都在不断地探索促进创新的战略、路径与模式。对于曾经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