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基对硫磷的接触、效应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的研究

来源 :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oyo79081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甲基对硫磷的接触、效应和易感性生物标志物开展研究,不仅有利于深入研究甲基对硫磷的毒性作用,加强对接触者的健康监护和中毒防治,对有机磷化合物的安全评价及保护劳动者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其它有机磷农药的相关研究也有借鉴和推动作用.该研究分三部分进行,报告如下:1接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为探索建立甲基对硫磷的免疫测定方 法,首先合成甲基对硫磷的人工抗原,制备单克隆抗体,建立酶联免疫分析法,并应用于甲基对硫磷生产工人及急性中毒动物模型体内毒物含量的检测.1.1甲基对硫磷人工抗原的合 成及鉴定M1605-BSA免疫新西兰兔10周后,双向琼脂扩散和间接ELISA法检测,证明得到了高价且具有较好特异性的多抗血清,表明他们成功合成了甲基对硫磷的人工抗原,为其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提供了条件.1.2甲基对硫磷单克隆抗体的研制及鉴定对杂交瘤细胞株G12进一步研究发现,该杂瘤细胞株的染色体数为99-108,其单克隆抗体分类为IgM,该Mcab的亲和力常数为1.67×10<5>l/mol,且具有较好的特异性.1.3甲基对硫磷酶联免疫分析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该研究首次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基对硫磷,初步认为此法作为急性M1605中毒时的接触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验证,在M1605低剂量长期接触时作为接触生物标志物,值得临床验证,在M1605低剂量长期接触时作为接触生物标志物的价值尚待进一步探讨.2效应生物标志物的研究首先通过动物和离体细胞实验,比较两类胆碱酶抑制制剂甲基对硫磷和毒扁豆碱及相关神经递质乙酰胆碱对免疫功能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甲基对硫磷的免疫毒性作用,并从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探讨其免疫毒性的机制.本研究成功的合成甲基对硫磷人工抗原,在国内外率先研制出了高特异性和高亲和力的单克隆抗体,建立了ELISA分析方法 并用于甲基对硫磷染毒动物和接触工人血清内毒物含量的检测,评价了作为其接触生物标志物的可行性.探讨了M1605的免疫毒性作用,首次提出了其免疫毒性作用并非通过抑制胆济黾犹迥谝阴5钏拢岢鯩1605可能对免疫系统具有直接作用的假说,并 筛选出了CD<,4>/CD<,8>等效应生物标志物.同时还率先探讨了PON1基因多态性与M1605对接触者免疫毒性等易感性的关系.同时还率先探讨了PON1基因在192位点多态性可能是M1605易感性的生物标志物之一.
其他文献
该研究旨在(1)从方法学入手,改进LMPCR,使适于线粒体DNA的分析,(2)应用改进的LCPCR分析线粒体DNA“常见缺失”的断裂区段内(约120bp)每个核甘酸的氧化损伤频率,从而证实是否在
目的:应用无创伤性方法,以分子生物学手段检测孕妇外周血中胎儿ε和γ血红蛋白基因的表达情况,为先天性疾病的人群筛选和产前诊断建立无创伤性方法奠定基础.结论:1.建立了母
力平衡式真空微电子加速度传感器的惯性敏感元件不仅受弹性力的作用,同时还受静电力的作用,其总刚度为机械刚度和由静电力引入的电学刚度之和。本文利用平行板电容器模型计算
目的:  构建体外煤焦沥青烟提取物(Coal tar pitch extracts,CTPE)诱导人支气管上皮细胞(Immortalized human bronchial epithelial,BEAS-2B)恶性转化模型,探究恶性转化细胞的蛋
探究碱煮法提取龙须菜琼胶时,盐度变化对提取龙须菜琼胶的出胶率、灰分含量和硫酸基含量等琼胶主要质量指标的影响,为优化利用海水提取龙须菜琼胶工艺提供依据.在提取琼胶的
介绍了MH-2煤层厚度探测仪,在鲍店煤矿一年半的井下探测试验和生产应用的情况。 Introduced the MH-2 seam thickness detector, Baodian coal mine for a year and a half
文华东方酒店集团简介文华东方酒店集团是一个屡获殊荣的国际机构,拥有及经营一些最奢华的酒店、度假酒店及洒店式住宅。由备受推崇的亚洲地区酒店集团发展至蜚声国际的品牌,
目的:婴儿期是肠道菌群建立的关键时期,此期肠道益生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对防范外来病原菌的定植,保护婴儿肠道健康具有重要作用。婴儿期也是从母乳喂养逐渐过度到辅食添加的
陆光正大师的木雕作品《年年有余》,借鉴瓷盘插架造型,以圆盘代表团圆,以鱼代表年年有余,将喜庆气氛和盘托出,是当代东阳木雕的杰出代表作。整件作品把深浮雕与浅浮雕有机的
目的:该研究旨在通过检测蜕膜组织肿瘤坏死因子膜受体1(membrane 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 1,mTNFR1)表达水平及其组织学定位,并比较不同妊娠结局患者血清可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