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近代中产阶级是一个边界模糊的群体,从财产收入、职业角色等外在衡量标准对其进行的探讨曾引发许多争议。自二十世纪后期开始,对近代中产阶级的研究逐渐转向剖析促进这个群体身份形成的共同经历与共同价值观,以期获得对这个群体更为细致和更具弹性的定义。英国近代中产阶级的身份认同过程与十八世纪初文化/文学报刊的发展兴盛存在密切关系。光荣革命后的英国社会依然具有浓厚的等级色彩,贵族在经济、政治和文化上占有绝对的优势,但随着前所未有的金融改革内容带来财富分配的变化,城市中新的财富群体增加;国家行政机构为应对连年战争和国内压力而进行的扩充也催生了数量迅速增加的专业人士,这些直接导致中间阶层规模扩大。对于在贵族—平民两分结构之间突兀出现的中间群体,当时社会成员已具有一定的感知。然而这个群体自身此时尚未有独立的意识,更谈不上明确的阶级利益。这个群体对文化资本的缺乏以及向上提升的取向以及当时以贵族为主导文化秩序中的问题为文化报刊与他们自身文化需求的结合提供了可能。文化报刊文字相对浅显,定价低廉,适合没有机会接受正规古典教育的读者。除了日常刊行,还以转让版权的形式结集出版,咖啡馆、俱乐部这些新的社交场所也推动了读物的传播。文化报刊对于这时的中间阶层,不仅是信息来源或是社交领域沟通的载体,还影响着新兴阶层对现实世界的理解,所刊载的文化批评、社交礼仪和生活时尚等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一种教化规训的手段。与之同时期的是文人参与办报,文人通过阐发更符合新兴阶层文化需求的理念,使文化报刊成为一种潜在与主导文化区别竞争的途径,构成中产阶级身份认同的重要内容。本文以当时具有代表性的文化报刊《旁观者》为主线,结合同时代的报刊、传记、小册子、书信、文学作品等各类文字史料,从构建具体历史语境入手,主要考察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文化报刊出现的背景、定位与角色、在文化市场中运作机制和在文化生产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光荣革命后贵族主导下英国社会文化秩序的特点;中间阶层的变化和对自身的意识以及自我提升的社会根源,这一部分的主旨是讨论文化报刊与新兴阶层文化需求的结合如何成为可能;三是探讨文化报刊如何建构一种与以往不同的态度、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通过文化价值的再生产实现社会阶层的区隔;四是文化报刊如何利用文化批评对主导理念提出挑战,与主流文化审美形成区别,并融入民族国家意识的内容。《旁观者》是当时十分成功的一份文化报刊,它沿袭并发展了以往文化报刊的一些刊行特点,较为典型地体现了早期文化报刊的特征和报业运行机制。本文希望通过这种以个案为主线、在各种话语形式互动中推进的探讨能呈现文化报刊在特定历史阶段对于中产阶级身份认同的具体构建内容、作用方式,以及同其他话语形式展开的对话与竞争,从而呈现英国中产阶级早期的身份凝聚过程。与此同时,突出文化报刊在十七世纪末十八世纪初的社会文化意义,是对该时期以小说诗歌为主导的文化研究的一种有益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