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方丹参滴丸是一种中药速释制剂,主要由三七、冰片及丹参组成,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方面功效显著,已被临床广泛应用于治疗心血管疾病。银杏叶片是由银杏科植物银杏干燥叶提取物制成的片剂,具有活血、化瘀、益智等功效。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脑缺血及外周血管疾病等。临床上常采用复方丹参制剂和银杏叶制剂联合给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和脑梗死等疾病,联合用药结果显示,冠心病和心绞痛的症状可明显缓解,心绞痛的发作次数与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心电图ST段下移程度、心功能指标和血液流变学指标及神经功能缺损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单独给复方丹参滴丸或银杏叶片。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后的药动学规律,可以通过药物体内血药浓度的波动和药动学参数的变化,阐明两药联合应用在体内的相互的作用,为临床上两药联合应用提供药动学依据。研究肠吸收机制,了解影响药物吸收的因素,为临床给药方案的设计与合理用药,增强疗效,提供参考。目的:论文研究以大鼠为模型,研究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单次和多次联合给药的药动学规律,计算药动学参数,了解联合用药后体内药动学相互作用规律的变化;以大鼠在体肠灌流模型模拟药物在人体肠道的吸收,从而为二者联合用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给药方案设计与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建立分析方法学:分别建立了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槲皮素体内高效液相色谱(HPLC)分析方法,在标准曲线范围内,测定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计算RSD值。2.药动学实验方法:以灌胃的方式给予大鼠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分为单次单独给药、单次联合给药和多次联合给药,给药后5 min、10min、15 min、30 min、1 h、2 h、4 h、6 h、8 h、12 h、16 h 和 24 h,分别取大鼠血浆、心脏、肝脏、脾脏、肺脏、肾脏和脑组织,蛋白沉淀法对血浆及各组织样品进行处理,处理后经HPLC测定,用DAS3.0药动学软件处理,计算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槲皮素的药动学参数和不同时间点各组织中药物的分布数据。3.胃肠吸收机制实验方法:大鼠分三组,即复方丹参滴丸灌流组、复方丹参滴丸联合银杏叶片灌流组、复方丹参滴丸+维拉帕米灌流组。腹腔手术,分离出实验肠段,冲洗干净后将肠段两端插入硅胶管并用线结扎,连通恒流泵,在0、0.5、1、1.5、2、2.5和3h时分别从灌流瓶中移取2.0ml灌流液,随即补加2.0ml空白酚红K-R溶液保持体积不变。剪下试验中的肠段,测量其长度及内径。处理肠灌流液样品,HPLC法测定浓度,计算吸收速率常数(Ka)表观吸收系数(Papp),初步了解肠吸收机制。结果:1.体内HPLC分析方法的方法学结果:丹参素在血浆以及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35246x+351.03(R2=0.9998)、y=29457x+555.13(R2=0.9998)、y=32780x+50.378(R2=0.9991)、y=27763x+953.80(R2=0.9988)、y=29172x-84.378(R2=0.9993)、y=28960x+1488.3(R2=0.9994)、y=26957x+535.95(R2=0.9989),精密度 RSD 值≦ 15%,稳定性 RSD 值≦ 15%、回收率RSD值≦15%,结果符合方法学要求;丹参酮ⅡA在血浆以及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58138x+25.549(R2=0.9985)、y=56181x-613.46(R2=0.9982)、y=62498x-637.96(R2=0.9981)、y=52764x+154.75(R2=0.9984)、y=55335x-344.84(R2=0.9988)、y=60305x+1111.4(R2=0.9971)、y=63786x+933.66(R2=0.9983),精密度 RSD 值≦ 15%,稳定性 RSD 值≦ 15%、回收率RSD值≦15%,结果符合方法学要求;槲皮素在血浆以及心、肝、脾、肺、肾和脑组织中的标准曲线回归方程分别为y=27047x+267.2(R2=0.9981)、y=26342x+399.58(R2=0.9982)、y=25542x+684.94(R2=0.9990)、y=22674x+426.88(R2=0.9974)、y=24672x+838.15(R2=0.9982)、y=28758x+1203.2(R2=0.9973)、y=24678x+335.05(R2=0.9962),精密度 RSD 值≦ 15%,稳定性 RSD 值≦ 15%、回收率RSD值≦15%,结果符合方法学要求。2.丹参素的药动参数:(1)单次单独给药后:血浆达峰时间(Tmax)为4.13 h;达峰浓度(Cmax)为0.77 μg·mL-1;曲线下面积(AUC)为 5.55μg·mL-1·h;(2)单次联合给药后:血浆Tmax为2.86 h;Cmax为1.18μg·mL-1;AUC为9.40μgmL-1·h;(3)多次联合用药后:血浆Tmax为2.15 h;Cmax为1.86μg·mL-1;AUC为14.99μg·mL-1·h。药动学结果显示,丹参素在血浆和各组织中均为二室模型,脑组织和心组织联合用药后药物浓度提升相对较大,说明脑内和心脏中的浓度增大,药物在这两个组织中分布较多,能够表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效提高。3.丹参酮ⅡA的药动参数:(1)单次单独给药后:血浆Tmax为2.74h;Cmax为0.22μg·mL-1;AUC为2.24μgmL-1·h;(2)单次联合给药后:血浆Tmax为1.33h;Cmax为0.31μg·mL-1;AUC为3.19μg·mL-1·h;(3)多次联合用药后:血浆Tmax为1.05h;Cmax为0.52μg·mL-1;AUC为4.58μgmL-1·h;药动学结果显示,丹参酮ⅡA在血浆和各组织中除脑组织外均为二室模型,血浆和脑组织联合用药后药物浓度提升相对较大,说明药物在心脑血管系统中分布较多,能够表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药效提高。4.槲皮素的药动参数:(1)单次单独给药后:血浆Tmax为4.53h;Cmax为0.14μg·mL-1;AUC为1.25μg·mL-1·h;(2)单次联合给药后:血浆Tmax为3.25h;Cmax为0.18μg·mL-1;AUC为1·91μg·mL-1·h;(3)多次联合用药后:血浆Tmax为2.31h;Cmax为0.23μg·mL-1;AUC为2.55μg·mL-1·h;药动学结果显示,槲皮素在血浆和各组织中均为二室模型,心组织和肺组织联合用药后药物浓度提升相对较大。联合用药后槲皮素在大鼠体内分布的改变与丹参素与丹参酮ⅡA相比较小。5.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后胃肠吸收有显著提升,丹参素与丹参酮ⅡA ka(丹参滴丸+银杏叶片)>ka(丹参滴丸);Papp(丹参滴丸+银杏叶片)>Papp(丹参滴丸)。丹参素的Ka和Papp在十二指肠、空肠、结肠、回肠中依次下降;联合用药组的十二指肠与空肠段数据和复方丹参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另外两个肠段无;丹参酮ⅡA的Ka和Papp在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结肠中依次下降,与复方丹参组相比,联合维拉帕米组的Ka和Papp数值增大幅度明显,回肠与结肠断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复方丹参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在十二指肠与空肠段数据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槲皮素的体内HPLC分析方法准确可靠,测定结果可信。2.银杏叶片与复方丹参滴丸联合应用,基于多组分丹参素、丹参酮ⅡA和槲皮素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参数表明,联合用药,疗效增强。3.银杏叶片能促进复方丹参滴丸在肠道的吸收,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为P-糖蛋白抑制剂有关。创新点:1.基于多组分药动学研究了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联合给药的组织分布及药动学规律,为临床联合用药,提供了科学依据。2.研究了复方丹参滴丸与银杏叶片联合用药在肠道内的吸收,首次基于药动学多组分证明银杏叶片对复方丹参滴丸的吸收有促进作用,推测其机制可能与槲皮素为P-糖蛋白抑制剂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