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25年10月11日创办于上海的《生活》周刊,初由王志莘主编,自1926年10月起,邹韬奋接任主笔。邹韬奋是我国现代史上著名的新闻出版家和政论家,接办《生活》周刊后,辟设《小言论》专栏,每期一篇,皆出自邹韬奋之手,议论内容以读者为核心,有强烈的读者第一的意识。小言论密切关注与民众息息相关之事,篇幅短小精炼,语言浅显易懂。邹韬奋总是以述见评,从不坐而论道,非常符合受众的接受心理及接受水准。随着时局的变化,邹韬奋编辑思想的转变和时代的召唤,《小言论》探讨的内容在紧贴社会现实的前提下也在不断调整。“九一八”事变轰隆隆的炮声进一步加剧了民族危机,国内的言论自由受到极大限制,而邹韬奋以《小言论》为舆论阵地,逆流而上坚决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反内战和团结抗敌为根本目标,在抗日战争和民主运动中,起到了冲锋陷阵的作用,《生活》周刊为国内媒体抗日救国竖起了一面大旗。由于《小言论》在1931年后的议论内容屡次触及当局利益和根基,这引起国民党当局的仇视和忌恨,邹韬奋及《生活》周刊遭遇的迫害接踵而至,被列入暗杀名单的邹韬奋不得不于1933年7月流亡国外。是年底,《生活》周刊被国民党政府强行查封。本文以《小言论》专栏为研究对象,以417篇小言论为研究文本。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思潮下,着重对邹韬奋先生几十年新闻事业中推动民族解放为主的极具创新性的评论文体——《小言论》专栏进行解读。文章以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及定量分析法分析《小言论》专栏,主要从写作特色和选题原则两方面来论述《小言论》极具民族影响力的专栏特色。针对言论写作特色,《小言论》专栏提倡使用明快晓畅、深入浅出的文笔创作作品;形象说理和不拘一格的表达方式满足读者不同的阅读需要。专栏内容一切以大众立场为目标,紧密结合读者的思想和社会实际,并与时俱进,提出明快犀利的见地,解决读者最关心的问题。关于邹韬奋“小言论”文体归类的争议,本文就小言论与杂文文体区分和归属问题做了浅显梳理。《生活》周刊《小言论》从四个方面对当今“小言论式”专栏评论做出贡献,即为追求真理不断自我改造、刚正不阿的报格、大众立场、强烈的新闻性。